NEED V.S. WANT 骑车真的要这么花钱吗?
「单车是有钱人在玩的运动」这句话语对于投入单车运动许久的你我来说肯定不陌生,虽说玩笑的成分居多,但就现实层面上要认真投入单车这项运动的成本着实不低。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一个合格的骑士从头到脚乃至于单车本身都是满满的新台币,更别说参与活动所延伸的住宿与交通成本,加上动不动就一堆新品黑科技的出现,可能人都还没瘦下来荷包就先撑不住。
义大利火流星Ganna破纪录的场地车要价将近260万
随着近几年的通货膨胀,不单是台湾,欧美市场都来到40年来的高峰,这带来无疑生活成本飙涨,民生必需品价格居高不下,赚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花钱,手里的千元大钞似乎越来越薄。这样的通膨现象也深深地影响了单车的价格,放眼望去现今的高级车款价位完全不输一台小型汽车,顶配的款式更来到50万,不少入门车款的售价也一样居高不下。
Colnago 环义特仕版V4rs配上Shimano R9270 没个50万起不来吧
以TREK Madone为例,2009年所推出的Madone 6.9在当时的售价约莫为20万左右,而如今最新的SLR 9 光是车架的零售价就来到16万,这还没算上变速以及轮组、码表、功率计等配件。人身部品亦是如此,目前市面上的车衣裤、安全帽、卡鞋等价位也是居高不下,如果要站在时尚的尖端或是有严重的换换病,几乎每一季就必须大失血。
TREK Madone SLR9 光车架就要16万,如果是特殊涂装...真的不敢想像
站在品牌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作法也不全然错误,毕竟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定期的推出酷东西怎么刺激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收益盈余?没有盈余则没有资金投入科技研发与设计改善,要在这竞争激烈的环境里生存这是必须的。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抬头,过度消费以及过度制造再度被拉上台面成为全球刻不容缓的议题,身为消费者的我们更是必须重新审视「NEED需要」以及「WANT想要」这两者的重要性。
过度消费以及过度制造等问题已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
GCN曾做过一个针对「NEED V.S. WANT」的实验,用CANYON Aeroad CFR以及Endurace AL做比较,在同样的道路上以同样的功率进行测试。前者为碳纤车架配上R9270后者则是铝制车架配上R7170,然而在综合地形的路面上,两者在实际速度呈现上差异性不大,唯一有感的还是在于电子变速以及路感。最后测试者(市民车手)给出的结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滚组较低的外胎以及电子变速会比顶级车架投资报酬率更高了些。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前辈会给予新手建议,如没有要一次到顶,那么升级轮组外胎以及电变会较为划算。
NEED V.S. WANT 需要与想要,欲望总是让人苦恼
不少品牌对此也提供相应的产品策略,像是SRAM AXS系统,赋予旗下各等级的品项混搭,可以针对预算来搭配出最符合需求的组合。RED E1 AXS 变把配上Rival Etap 前后变,同样也能享有全新的一指煞车的快感;n+1所推出的组合是水壶架也有异曲同工之外,针对单一零件更换来减少过度制造的问题。
SRAM AXS系统可以相互搭配,赋予骑士有更弹性的选择
NUVO n+1 水壶架采用环保材质,同时设计可拆卸式架构,更符合环保概念
那么人身部品呢?车衣车裤的本质在于透气舒适、安全帽则是安全为重、卡鞋则是为了让踩踏更为顺畅,假若对于省瓦没有过多的追求,本身也主打一个假日休闲骑,那么似乎有着更多高性价比的选择。尤其车衣裤这种消耗品,使用寿命半年至一年不到,新品上市的速度不输义大利火流星Ganna,然而折旧的速度却比Pogacar催仅油门骑上山还快。逐渐迈向「精品化」的营运模式真的适合现今的市场吗?是否与我们向往的永续经营有些出入呢?
现在车衣出新款的频率短到连全力状态的Pogacar都赶不上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高单价的车架与配件所搭载的黑科技以及性能上的提升,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贵的东西必然有它贵的道理。不过别忘了,真正驱动单车前进的还是我们的双腿,若你/妳的目前是在提升自身的骑乘表现,或许先将自身的能力提升后再来思考入手装备也不迟。此外也建议善用二手市场,再利用并延伸单车配件等价值,让单车不再只是有钱人专属的兴趣。
真正驱动单车前进的还是自己的双腿,换言之腿力依旧是关键
「让更多人想要开始骑单车」是单车产业如今必须正视的目标,建立更全面且友善的骑乘文化而非树立鸿沟,借此才能扩大单车整体市场的规模。有着更多的需求才能为市场注入全新的能量,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正向的循环,单车才能成为真正的全民运动。
让更多人愿意投入单车才能有效的拓展单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