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2013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 创新示范展 彰显变革与创新的决心

    创新示范展 彰显变革与创新的决心

    “创新示范展”作为今年中国国际自行车展的一台重头戏,是中国国际自行车展23年来一个重大突破,其前身是“创新示范馆”,由“馆”升级为“展”一字之差,却显示了中国自行车行业力求变革与创新的决心。

    这种转变是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变,从引进到创新的转变,从为他人代工到树立自我品牌的转变,从制造大国向设计大国的转变。中国自行车协会将2013年定义为中国自行车产业“科技创新与质量提升年”。

    科技创新与质量提升意味着自行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虽然Made in China早已扬名海外,说到底也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做的是最辛苦的体力活,赚的是最廉价的辛苦钱。中国的自主自行车品牌何时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世界知名自行车企业一较高低,在自行车设计与研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中国自行车之梦”。

    创新示范展以“展示企业产品、演绎时尚潮流、秀出品牌文化”为主旨,全方位展现中国自行车产业最前沿动态以及国内外最新行业领域的成就,从而探寻出中国自行车未来发展趋势。创新示范展的展示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创新产品评选、超设计展区、骑行文化、特色产业区。
     
    创新产品评选——自行车产业设计风向标
     

    作为“中国展”上的保留项目,由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组委会主办的“CHINACYCLE 2013创新产品评选活动”开办两年以来,受到了自行车整车、电动自行车、零配件、户外骑行用品等国内外参展企业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活动征集的创新产品体现了业界的创新能力、产品水平和产业潮流,得到了参展企业的广泛认同。

    据了解,由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组委会主办的创新产品评选活动在以往两届展会现场取得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获奖作品令不少慕名而来的国内外观众驻足“创新示范馆”参观、欣赏、比较、学习。第23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组委会将“创新示范馆”升级为“创新示范展”,将以单独成展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展”的展会现场,独具风格的获奖产品展示区,为获奖产品走向市场“巧做嫁衣”,组委会有效而强有力的宣传,将会吸引国内外专业观众、业界媒体的广泛关注。

    本届创新产品评选活动共有117个产品报名参评,其中自行车整车23件,电动车整车11件,自行车零配件29件,电动车零配件8件,户外用品(骑行装备)24件,工具及其他产品共计22件。

    创新产品评选活动一方面为更多国内外业界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集中亮相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很好地带动和鼓励中小企业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一企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更好的鼓励参展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活动组委会在听取各方意见后,采取更合理的评选模式,决定将原先金、银、铜奖的设置调整为只设创新产品金奖和创新产品奖两项大奖,从而大幅提升了金奖的获奖名额,为更多新技术、新能源的新兴产品提供更大的“摘金”机会。所有获奖产品届时将在“2013中国展”的“创新示范展”中一一展出,获奖企业将有机会参加中国国际自行车展的开幕式颁奖典礼。创新产品评选将为企业促发展、树品牌、谋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升品牌竞争力、扩大产品影响力推波助澜,引领企业在创新领域获得更加显著地成就。
     
    超设计展区——引领中国自行车的未来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时表示:亚洲发展需要乘势而上、转型升级。对亚洲来说,发展仍是头等大事,发展仍是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亦是如此,转型升级,提高质量与效益是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2013年作为中国自行车产业的“科技创新与质量提升年”,更应成为自行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之年。为此,本届超设计展区将会着重展示在“昆山设计推进计划”下自行车行业的最新创新成果。其中以耀马为代表的一批国内自行车企业,借助“昆山设计推进计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一对一专属设计咨询服务,设计咨询企业为自行车企业“坐诊把脉”“开方煎药”,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品牌研发和创新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其自行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相信这批经过精心打造的创新成果一定会在创新示范展上大放异彩,并引领未来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昆山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中心,也是中国自行车产业的聚集地,“昆山设计推进计划”是昆山市政府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目标所作出的富有前瞻性的系统化扶持工程。昆山政府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提拨专项资金3000~5000万元,设立“昆山设计推进计划”项目专项资金,通过设计服务、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等途径,并借助第三方机构“昆山创意设计中心”的规范化管理为当地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服务。昆山设计推进计划,以其创新性的扶持办法,直击开发区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有力促进申报企业从贴牌生产以量取胜向自主创新以质取胜转变。

    位于昆山东部开发区核心区块,项目总投资6.5亿元,总建筑面积55122.63平方米的“汇设计”建筑作为该平台的空间载体,未来将成为智能化分时商务办公、创新产品研发与展示、品牌建设与经营、科技生活消费与体验的现代化地标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伴随“汇设计”建筑项目的落成,这里将成为国际创意设计从业者的流动工作站、汇聚世界优秀设计力量的磁石,吸引更多更强的国内外研发设计企业、品牌营销机构欣然前来,共同为昆山产业转型升级“代工”服务。

    昆山市政府已经决定将在“汇设计”项目中建立“世界自行车博物馆”,这将成为“汇设计”建筑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昆山经济开发区领导将于今年的第23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期间,同中国自行车协会领导举行会谈,商讨在自行车博物馆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未来的“世界自行车博物馆”将会展示世界各国自行车的不同风采,以及各个年代的经典之作,从最古老的到最概念的、从传统的到最时尚的、从笨重的到最轻巧的、从最机械的到最智能的。通过自行车数百年历史的演变来窥探出自行车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自行车与人们生活方式的种种关系与变迁。
     
    骑行文化——中国自行车文化的发展趋势
     
    自行车曾经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人拥有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加,并于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900万辆,刷新全球记录,自行车的角色也越来越被边缘化。汽车不仅日渐取代自行车成为主要出行方式,更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而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油价和房价的齐升,更是让都市人不堪重负。

    在这种大环境下,绿色低碳的骑行活动在民间悄然兴起,众多健康环保人士的成为骑行活动的拥趸。

    自2010年起,中国自行车协会创建的以宣传低碳、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大型公益骑行活动“低碳行动 骑行中国”,陆续展开了一系列骑行活动。包括2010北京-深圳自行车骑行活动、2011大学生红色之旅骑行活动、2011北京-呼伦贝尔骑行活动、2012沈阳-漠河自行车骑行活动,“低碳行动 骑行中国”的活动足迹已遍布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骑行总里程过万公里,直接和间接影响近2亿民众。

    此外,中国自行车协会与台湾区自行车输出业同业公会共同主办的“两岸自行车产业发展研讨会”成为海峡两岸自行车业界精英的交流平台,既2009台中、2010大连、2011垦丁、2012宁波已成功举办四届。研讨会对促进两岸自行车产业优势互补、增强两岸产业科技合作、推进两岸产业的共同持久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围绕产品材料、技术制造、两岸贸易、品牌建设、标准合作、骑行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共享经验,文化共识,产业共荣。研讨会后的骑行活动,在日月潭、金石滩、垦丁、东钱湖留下了两岸单车印迹。

    同时,中国自行车协会也加强与国际自行车组织的交流,2012年4月22地球日,中自协与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共同举办“绿色骑行”活动。丹麦驻华大使、欧盟驻华大使、政府领导、行业协会领导、丹麦公司代表、自行车企业代表、环保明星、京城车友、各大媒体等300多为嘉宾分别参加了丹麦使馆至工人体育场和慕田峪长城景区进行的自行车骑行活动。此次国际性“绿色骑行”活动,旨在中国宣传高效利用能源、环境保护、绿色出行的健康生活理念,倡导推广自行车作为有效、健康和绿色的出行方式。
     
    特色产业区——中国自行车制造业先锋
      
    我国自行车产业表现出自南向北、自沿海向内陆的迁移态势。产业转移、区域聚集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同时行业特色区域建设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自2007年,中自协启动了自行车行业特色区域的培育建设工作,并得到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现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批准授牌的特色区域1个,有与地方政府共建的特色区域3个。截至到2012年,产业集群内共有生产企业856家,规模以上企业274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27家。整个产业集群年产值达到278.6亿,占行业总产值的26%左右,上缴利税21.7亿元以上,相关从业人员达16万人以上。

    近年来,中自协重点从两方面入手推进特色区域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特色区域的培育工作。经过对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调研分析,帮助当地找准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向部分企业提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协调地方政府给予区内企业一定的支持,如天津武清。二是对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地区加快推进共建工作。对产业聚集区经过前期的培育、督促改进和专家考评等环节,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批准共建江苏陆渡“中国自行车名镇”,同时中自协还与地方政府开展共建浙江黄岩“中国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河北平乡“中国自行车零配件及儿童自行车产业基地”、山东沂南“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基地”、天津王庆坨“中国自行车产业基地”和河北芦台“中国自行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目前,中国自行车行业特色区域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聚集区在行业中优势明显,在地区经济中处于支柱地位
    产业聚集区有效的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形成较强的生产能力,成为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以“中国自行车名镇江苏陆渡”为例,目前共有相关生产企业67家,自行车整车企业6家,年产自行车455万辆,产量占行业的比重超过5%,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11 家,2011年完成销售收入5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达3.8亿元。区域内的生产企业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模具加工、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生产的门类齐全的自行车产业链,产品基本涵盖了自行车生产的各个环节,自行车产业已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产业聚集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自行车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
    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都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江苏陆渡的很多企业都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太仓信隆车料有限公司通过使用机器人焊接、辐条机械校正和熔炼锻造等新技术,职工人数由原来的2000余人,下降到现在的1000人以内,劳动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超汇桂盟链条有限公司通过设备、技术和管理上的不断改进,使链片冲床的速度提高到300次/分,单次冲压30片,装配工人由原来的3人,减少到1人,以前生产4000万条链条至少需要800余人,现在只需300余人即可完成。这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电动自行车产业基地——山东沂南已聚集了澳柯玛、格仑特、绿源、东来车业等12家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通过引入锂电池、智能控制器、高速无刷电机等技术含量高、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提升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其中,澳柯玛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已申请38项国家专利,其中7项科技成果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SBS安全技术、防冻墙低温增航专利技术、电管家智能充电专利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河北平乡自行车零配件及儿童自行车产业基地,通过引进CNC数控机床、大型注塑成型机、静电喷涂流水线、镁铝合金微弧氧化机、冷挤压成型机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出高品质的零部件产品。使国产零部件可以在中高档自行车上占一席之地、发挥关键作用,带动整车产品档次和品质的全面提升。

    三、以特色区域为依托,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大发展
    浙江黄岩通过电动自行车零部件企业的聚集,带动了当地塑料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塑料模具的加工、金属铸造和金属加工业等大发展。当地有塑料模具生产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约5万人,拥有各类注塑机24000多台,生产的塑料制品及配件110万吨。通过电动自行车零部件产业带动了塑料制品、摩托车及汽摩配件、机械电子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实施名牌战略,打造特色区域的名片
    品牌知名度决定市场竞争力,各产业聚集区都积极推动实施品牌战略。把树立品牌作为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标杆,鼓励企业多创品牌、多出名牌,通过品牌效应支撑起特色区域的整体含金量。沂南县出台了《名牌战略实施意见》,对获得中国名牌、国家驰名商标、山东省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的给予重奖。陆渡对本区企业当年到境外注册商标的给予奖励,对按照马德里协定办理多国商标注册的给予额外奖励。这些措施加快了企业品牌营造和创立的步伐,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产业聚集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以人为本,加快人才培养,发挥人才聚集优势
    产业聚集区本身就有人才聚集优势,做好相关人才的储备,做到人尽其才,及时向企业提供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生产人员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形成以企业培养为主、社会培训为辅的体系。企业培训分别采取内训和外训的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山东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成立了人才培训中心,河北强久集团与邢台学院联手开展人才培训工作,超汇桂盟公司参加G-team高级管理培训课程。另外还有受企业委托的社会培训,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沂南县职业学校成立了山东省电动车人才培训基地,陆渡镇社保局和安监局专门开设焊接、机加工等劳动技能培训班。

    六、地方政府重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循环
    特色区域属地地方政府,从优化产业布局、优先发展特色自行车产业出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集中优势资源支持产业发展。如河北平乡县规划建设了占地19.23平方公里的河古庙自行车产业园,一期占地8.66平方公里,已完成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投资8310万元,新建道路8公里。2011年,新建项目12个,新签约项目9个,投资总额达12.3亿元。

    山东沂南县制定了《电动车配套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建国家电动自行车产业基地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还设立了5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5000万元的“还贷过桥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发展自行车产业可以就地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当地居民年收入,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使地方经济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关文章

    发表新留言

    Showin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