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爱车组装计画系列(2)
哈比人也要當大輪哥之GIANT Anthem X Advanced 29er
Never say never!曾经说过自己不会再继续花钱在山地车上,没想到自从重新开始让13年老车MCM-Team吃土之后就破功了,口味越来越重也积极参加越来越多的山地车赛事,终究还是得入手新车才能兼顾骑乘乐趣以及比赛需求的用途。
29er虽然是早在80 年代初期就被制定的规格,但一直到近五年才真正大放异彩,也许是材料科技的进步,解决了大直径太重太软的问题,当然也和世界级比赛路线受到商业操作影响而安排得越来越有技术要求,迫使选手必须使用大轮径以及软尾车有关。
参加过了两届的超级八,这个可以说是台湾最好玩的山地车赛,也是唯一的山地车耐久赛。虽然路线对于技术的要求不算高,之前使用硬尾的MCM- Team参加也是玩得很开心。不过长达八小时的震动对于体力的消耗其实比爬坡更大,既然新车的主轴是兼顾比赛性能以及乐趣,也想亲身体验29er的骑乘感受到底和26吋有什么样的差异,因此就朝向29er软尾XC车的方向来Survey。
原本目标是锁定捷安特 12年的Anthem X 29er,但是原厂零件从变速到轮组没有一样是满意的,且要拆卖又不好脱手,可惜国内因为市场太小选择太少。 13年的Trance X 29er是另一个不错的选择,电镀色的车身更迷人,且原厂搭配的XT若要拆卖比较没有难度,DT star ratchet结构重1790g的轮组在短时间内没有升级的必要,不过这是一台更加乐趣取向的车子,常跑的丹凤山军舰岩等场地可以尽情的享受,超级八的长下坡喷起来也一定更开心,但较长的避震行程若要参加 XC赛就比较吃亏。
因此将目光转移到外销版的Anthem X ADV 29er上,碳纤维前三角的车架重量更轻,考量即使是顶级款车上还是有不少零件想改,以及预算的限制,最后决定入手搭配整套XT以及与DT一同设计仅重1750g轮组的Anthem X ADV 29er 1,从此晋身大轮哥的行列。
当年入手的第一台高阶山地车MCM-Team搭载的是SRAM 9.0 SL 的变速转把,从此迷上转把快速换档的手感,拨杆怎么样都用不习惯,只好和只有拨杆选择的SHIMANO,说声无缘再会啦~另外,XC车单盘的配置在MCM-Team 上使用得非常愉快,更直觉的变速操作以及几乎完全消除落链疑虑的稳定。
刚好在此时,SRAM出了全新概念的新产品-XX1,直接在套件中拿掉了前变速器以及前变速把手,利用特殊齿型的前单盘牢牢把链条抓住而不需要导练器,搭配10-42T的11速飞轮来涵盖原先双盘的齿比范围,当然也提供了变速转把的选择,完全直击蛋的需求,因此新车上的XT就直接拆卖改成XX1。
不过问题出在这是新产品,尤其是特殊的飞轮需要搭配特殊的XD棘轮座,虽然Anthem X ADV 29er 1所搭配的轮组可以直接更换DT制的XD 棘轮座,不过代理商还没有库存要等。在这段空窗期总不能就把车晾在一边,幸好在国外讨论区上看到车友也遇到了相同的困扰,而有人提供XX1的拉线比和10速并无不同的资讯,就可以暂时用10速飞轮来顶替。
换上XX1最开心的事除了稀有度之外,Type2后变速器紧紧拉住链条,大幅减少了下楼梯以及落差的链条敲击声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如果能够加入类似SHIMANO SHADOW的内缩设计来减少卡到异物的机会会更好。
特大号的42T飞轮甚至比后轮160mm的碟盘要大了,可惜只有提供一种选择,而且再小一片即是36T,齿比落差稍嫌大了点,若能提供最大 40T或是38T的选择,对于XC赛车可能会更实用。
对于像蛋这样的哈比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把手与坐垫的落差做不出来,导致在爬坡时不好出力,即使已经搭配了-30度的龙头以及反装riser把手,还是只和坐垫平行而已,下一步准备将前叉行程的100mm调整成80mm来降低车头高度。
另一个缺点是操控相较于26吋来说比较不灵活,来自于较长的轴距以及更宽的把手,不过对于技术不是这么好的蛋来说,稳定是更重要的事,目前为止真的觉得有造成困扰的路线也只有在铁山脚的树林区中而已。加速和爬坡比较迟钝的问题也是真的,不过由于大轮对于克服障碍的优势,在off road的时候因为较少打滑以及对于路线选择的要求较低,这问题并没有这么明显,甚至大部分状况还是感觉要比26吋轻松。
优点当然是对于障碍的克服能力,万一选错线常常也可以直接硬骑过去,换成是26吋可能就是落马牵车(或摔车),像是三段楼梯要爬,骑着这台29er都能顺利过关。另外进入鹅卵石路段即能仗着大轮径以及后避震与原本纠缠不清的对手拉开差距。
有人问蛋说在看到一系列27.5车款时,有没有后悔购入这台 29er?蛋回答,如果是现在才要下手,那当然是选择包括从规格到涂装都让人口水流满地的全新27.5 。
结合了29er的越野能力,以及26吋车的轻快,把手的设定也可以不用这么辛苦。不过这一年来这台车不仅陪蛋从丹凤山一路牵,到现在已经可以在人家后面喊打枪,也拿到了台湾山地车联赛的总排前三名,从乐趣到比赛成绩都兼顾了,那当然没有什么好后悔。
29er虽然是早在80 年代初期就被制定的规格,但一直到近五年才真正大放异彩,也许是材料科技的进步,解决了大直径太重太软的问题,当然也和世界级比赛路线受到商业操作影响而安排得越来越有技术要求,迫使选手必须使用大轮径以及软尾车有关。
参加过了两届的超级八,这个可以说是台湾最好玩的山地车赛,也是唯一的山地车耐久赛。虽然路线对于技术的要求不算高,之前使用硬尾的MCM- Team参加也是玩得很开心。不过长达八小时的震动对于体力的消耗其实比爬坡更大,既然新车的主轴是兼顾比赛性能以及乐趣,也想亲身体验29er的骑乘感受到底和26吋有什么样的差异,因此就朝向29er软尾XC车的方向来Survey。
原本目标是锁定捷安特 12年的Anthem X 29er,但是原厂零件从变速到轮组没有一样是满意的,且要拆卖又不好脱手,可惜国内因为市场太小选择太少。 13年的Trance X 29er是另一个不错的选择,电镀色的车身更迷人,且原厂搭配的XT若要拆卖比较没有难度,DT star ratchet结构重1790g的轮组在短时间内没有升级的必要,不过这是一台更加乐趣取向的车子,常跑的丹凤山军舰岩等场地可以尽情的享受,超级八的长下坡喷起来也一定更开心,但较长的避震行程若要参加 XC赛就比较吃亏。
因此将目光转移到外销版的Anthem X ADV 29er上,碳纤维前三角的车架重量更轻,考量即使是顶级款车上还是有不少零件想改,以及预算的限制,最后决定入手搭配整套XT以及与DT一同设计仅重1750g轮组的Anthem X ADV 29er 1,从此晋身大轮哥的行列。
当年入手的第一台高阶山地车MCM-Team搭载的是SRAM 9.0 SL 的变速转把,从此迷上转把快速换档的手感,拨杆怎么样都用不习惯,只好和只有拨杆选择的SHIMANO,说声无缘再会啦~另外,XC车单盘的配置在MCM-Team 上使用得非常愉快,更直觉的变速操作以及几乎完全消除落链疑虑的稳定。
刚好在此时,SRAM出了全新概念的新产品-XX1,直接在套件中拿掉了前变速器以及前变速把手,利用特殊齿型的前单盘牢牢把链条抓住而不需要导练器,搭配10-42T的11速飞轮来涵盖原先双盘的齿比范围,当然也提供了变速转把的选择,完全直击蛋的需求,因此新车上的XT就直接拆卖改成XX1。
不过问题出在这是新产品,尤其是特殊的飞轮需要搭配特殊的XD棘轮座,虽然Anthem X ADV 29er 1所搭配的轮组可以直接更换DT制的XD 棘轮座,不过代理商还没有库存要等。在这段空窗期总不能就把车晾在一边,幸好在国外讨论区上看到车友也遇到了相同的困扰,而有人提供XX1的拉线比和10速并无不同的资讯,就可以暂时用10速飞轮来顶替。
换上XX1最开心的事除了稀有度之外,Type2后变速器紧紧拉住链条,大幅减少了下楼梯以及落差的链条敲击声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如果能够加入类似SHIMANO SHADOW的内缩设计来减少卡到异物的机会会更好。
特大号的42T飞轮甚至比后轮160mm的碟盘要大了,可惜只有提供一种选择,而且再小一片即是36T,齿比落差稍嫌大了点,若能提供最大 40T或是38T的选择,对于XC赛车可能会更实用。
对于像蛋这样的哈比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把手与坐垫的落差做不出来,导致在爬坡时不好出力,即使已经搭配了-30度的龙头以及反装riser把手,还是只和坐垫平行而已,下一步准备将前叉行程的100mm调整成80mm来降低车头高度。
另一个缺点是操控相较于26吋来说比较不灵活,来自于较长的轴距以及更宽的把手,不过对于技术不是这么好的蛋来说,稳定是更重要的事,目前为止真的觉得有造成困扰的路线也只有在铁山脚的树林区中而已。加速和爬坡比较迟钝的问题也是真的,不过由于大轮对于克服障碍的优势,在off road的时候因为较少打滑以及对于路线选择的要求较低,这问题并没有这么明显,甚至大部分状况还是感觉要比26吋轻松。
优点当然是对于障碍的克服能力,万一选错线常常也可以直接硬骑过去,换成是26吋可能就是落马牵车(或摔车),像是三段楼梯要爬,骑着这台29er都能顺利过关。另外进入鹅卵石路段即能仗着大轮径以及后避震与原本纠缠不清的对手拉开差距。
有人问蛋说在看到一系列27.5车款时,有没有后悔购入这台 29er?蛋回答,如果是现在才要下手,那当然是选择包括从规格到涂装都让人口水流满地的全新27.5 。
结合了29er的越野能力,以及26吋车的轻快,把手的设定也可以不用这么辛苦。不过这一年来这台车不仅陪蛋从丹凤山一路牵,到现在已经可以在人家后面喊打枪,也拿到了台湾山地车联赛的总排前三名,从乐趣到比赛成绩都兼顾了,那当然没有什么好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