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4探秘黔东南 三条裤子 玩山去!

    三条裤子 玩山去!

    探秘黔东南 评测(三) Santa Cruz Bronson Carbon 2014款骑乘体验 把最好的碳纤车架,带上最恶劣的骑行环境

        Santa Cruz车架,江湖人称“三条裤子”,1993年诞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斯”镇。圣克鲁斯,是Santa Cruz的中文译名。而到目前,Santa Cruz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广为人知的高端山地车车架品牌之一。

        对山地越野,尤其是重型车玩家来说,这个品牌并不陌生,大家总是津津乐道于它独特的VPP后避震设计、超轻的碳纤车架重量,以及颜色酷炫的涂装,包括旗下世界顶级车手,也成为车友们讨论的内容。

        2013年,Santa Cruz车队的Greg Minnaar以全身南非国旗风格涂装、在DH世界杯南非分站的比赛中,再次在家乡赢得分站冠军(By santacruzbicycles.com

        尤其是V10系列DH车架,更是在近两年深受国内车友热爱。

        不过话说回来,今天我们要测试的却是它的另一款碳纤维材质车架——AM级别Bronson。

        官网上显示,Bronson车架搭配FOX FLOAT CTD的重量为2.5Kg。拿到手中的碳纤维均匀的黑色表面涂层,一体成型的光滑触摸感,十分令人心动。

     

     

        由于Santa Cruz车架源自美国,具有大多数美国原产山地车架偏大的特点,所以我们决定由两位测试车手中,身高较高的丁再刚作为主要测试车手,进行骑行测试。

        装车、打包、上飞机、落地、上汽车、进山……小丁以往骑行的重型车都是26吋轮径为主,第一次尝试27.5吋,旅途中不断找机会与新车磨合,到了目的地,仍然骑上这台崭新的Santa Cruz在田野小路上跑了两圈适应环境,才开始正式的测试。

        在海拔2200米的高山上,首先测试的是这个苗族聚居村落附近的一段简易的上山便道——布满黏性黄土与细碎的夹石。

        测试过程暂且按下不表,我们先来看看骑行后整车的外观状况:

        这是车手以最高27.4Km/h的速度、骑行3-4次后的结果,下来后,后轮爆胎。对于一名长期参加DH赛事、并且成绩不错的车手来说,环境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三个连续弯道,弯道弧度在90°-115°,这样的路面状况最担心的是泥土包裹外胎和车身,导致无法骑行,Santa Cruz没有让我们失望。简洁的反向旋转连接设计,使得泥土堆积在转点处的几率减小,同时保证了越野环境中的强度,加之27.5吋本身良好的通过性,车手反映,这一款车架的通过性良好。在压弯时的感觉顺畅,尤其在紧急情况(跳石)时,避震反应迅速,操控良好。

        除了恶劣环境中的弯道,简易弯道墙Santa Cruz的表现同样令人满意,车手以25Km-30Km/h的速度过弯,连续三次以上测试,反应车架的贴地性良好,由于碳纤车架的重量轻,所以操控反应十分灵敏,并且不易受到弯道影响,感受十分稳定。

        在长下坡砂石路面,同样进行了车架操控性测试。在充满砂石的连续颠簸路面,车架的贴地性令人满意。车手在此过程中,专门寻找了一段颠簸性较大的路面进行测试,认为连续踩踏加速过程中,脚踏回击较小。

        而踩踏过程导致齿比变小,在大盘使用单盘、没有安装导链器的情况下,有容易掉链的现象发生,因此车手建议如果选用Santa Cruz与单盘的搭配,最好能配合导链器使用为佳。

    长下坡路段的贴地性令人满意

    连续踩踏的脚踏回击较小

        而长下坡石板楼梯路面,与砂石颠簸路面类似,则更加清晰地感觉到车架良好的通过性能。

    在颠簸路面,27.5的优越性得以发挥

        27.5吋车架与26吋、29吋相比,其优越性不言而喻。业界也普遍认为,27.5将是未来的主流趋势,车手此次以27.5车架为第一选择,十分明显地感觉到Santa Cruz 27.5吋车架的上佳的通过性。

        不过在进行小型腾跃时,27.5吋车架却失去了优越性。由于车架感受偏大、轮距较短,车手感受在起跳时的操控性和灵活性,相对26吋以及更小尺寸有所下降,在落地瞬间容易晃动,稳定性减弱。

    做出腾跃动作时,27.5的灵活性略有下降

        相对整体骑乘感受来说,这算得上是27.5车架的普遍现象。

        经过三、四天的奔波,车手也明显感觉到,一台轻量化的AM山地车,在进行穿越的途中是十分有利的。越是消耗体能巨大的运动,越容易丧失体力,哪怕是平时微不足道的重量,此时都如负千斤。而Santan Cruz Bronson的碳纤维材质,十分适合类似恶劣环境的穿越。

    相关文章

    发表新留言

    Showin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