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铁鞋而生 Dare超脱凡俗
获取最大的刚性重量比
©Dare
Andreas Benz: 「每当我骑乘时,总是在想如何创造出一台近乎完美的车!」
从小就是热爱骑乘的半职业车手,不论登山车或是公路车。许多品牌的造车工艺一直强调超轻量化,但是依照他的输出功率与骑乘习惯,这些车架刚性都无法满足那颗热切的心。
当DARE未诞生前,Andreas一再寻找梦寐以求的车,但尝试了无数的车始终得不到解答。於是决定找寻一群热爱自行车的伙伴一同亲自打造设计,挑战自我。
团队想法上的撞击,只为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Dare
经过3年的酝酿,DARE设计工程团队诞生了!著实花了不少时间研究德意志民族、大和民族、大中华民族的身材差异。希望进而能够在车架几何的设定中符合不同民族间的需求。
结合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与数据资料库,将选手每次骑乘的专业回馈,转换於车架设计的细节中,在速度与舒适中找到贴近完美的骑乘。在多年共同的努力下,品牌DARE-BIKES,达亚自行车终于孕育而生。
爬坡公路车第一把交椅:MR1
MR1是Dare酝酿已久的爬坡型公路车,设计工程团队针对这款车架一次做出5种不同排叠的结构设计来做测试。要求的结构不是目前各大品牌追求的超轻量化,而是在轻量化的同时,必须拥有以下特点:
MR1 ©Dare
1.重量刚性比要达到最好(MR1 Size 56cm-890g、Size 54cm-870g、Size 51cm/850g)车架刚性一定都要求在105Nm/°以上,才能够提供骑乘者最大的踩踏输出效率,将车架变形量减到最低。
2.头管/五通/后三角刚性配置达到前后平衡,并且同时拥有高座舱舒适度。
Dare把这样的标準定为PROGRAM(PRO Geometry Ready for Aggressive Mountain)。
最大踩踏输出率,刚性配置前后平衡,是Dare对PROGRAM下的注解 ©Dare
PROGRAM车架几何的设定在中小尺寸能够符合90%东方人的几何需求,中大尺寸能够符合80%的德意志人与80%的东方人需求。对于拥有405mm超短的后下叉,他们深信这台车能让骑乘者同时拥有敏捷操控及稳定的骑乘感。
碳纤维科技运用与制作
DARE运用日本最新技术的MS-HMC多层次M30S及M40S高模数(模数modulus数值越高抗扭曲性越佳)碳纤维树脂含浸系统。不只提供轻量化还兼具超高刚性,车架尺寸51cm重量为850g刚性大于105Nm/°,搭配专属的ATS设计同时还兼备了舒适吸震性。
利用日本最新技术MS-HMC打造MR1 ©Dare
而碳纤维成型技术上,DARE 的工程团队不妥协於传统方式,开发出最大的强度/最小的重量设计概念,把车架各管件计算外径最大化,利用中空高压成型及CORE SMOOTH核心内模平顺成型技术,将管件壁厚降至最小,并让五通与头管等较复杂的区域内壁平顺化强化车架品质与刚性,搭配碳纤维中空成型86.5mm 宽PRESSFIT五通规格,在踩踏刚性与力矩传递上达到最有效率的输出获取最大的刚性重量比。
最大强度与最小重量,为获取最大的刚性重量比 ©Dare
MR1车架的光芒
「WBI」集成式导流头管:MR1利用WBI集成式前叉间盖,与车架头管造型合而为一,使风流经过减少30% 扰流。搭配加大头管及前叉间盖设计,大幅强化前叉/头管刚性,爬坡抽车将带来无变形量的100%力回馈。
「IBDS」成型集成头管碗座:集成培林直入式头管碗组,配合直接成型的碳培林座提供头管刚性, 重量减轻以及低转向阻力。
「WBI」、「IBDS」 ©Dare
「DI2CR」集成式直通内走线:运用电脑计算最佳的车架内走线位置,将变速及剎车效率大幅提升。另外搭配SHIMANO DI2系统,MR1也提供专属的DI2塞件,将所有走线均顺畅美观的安置在车架管件中。
「APT」不对称强化五通系统:DARE植入最新APT车架设计元素, 在立管/左下叉部分导入不对称设计元素,一般踩踏时右脚传动会输出较大力量使五通变形偏向左侧,因此MR1在非传动左下叉区域加大管径,抵消右边的力量输出而产生的变形量,将踩踏力量100%输出到轮子上,达到最佳的刚性及踩踏传输。
「ATS」敏捷车架几何设计:运用前移式后上叉将接点移至立管前方,搭配变曲率立管,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及吸震力,遇到颠簸路段也不会感到不适。同时ATS设计利用缩小后三角夹角,降低车架后三角变形量来提升踩踏刚性。
「DI2CR」、「APT」、「ATS」 ©Dare
刚性加强客制计画NO.1
Dare还提供MR1客制化服务,在外观上提供多种色系,让公路车爱好者在选择搭配上可以更为弹性。更不可思议的是,若车友希望加强MR1的刚性,Dare绝对可以满足你的需求,此举目前在台湾单车界还是首创!
繽紛的色調搭配剛性強化的要求,是他們提出的獨家客製服務 ©Dare
目前在國內,MR1也是南寶樹脂車隊指定用車款 ©D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