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产业趋势 台湾消失的山地车(上)

    台湾消失的山地车(上)

    地坎纳单车文化论坛系列

         山地车,早期台湾自行车文化主流的自行车种,在现今盛况早已不再,沦为各界车友口中“以前很流行”的一种说法。但有谁知道,为什么现在在台湾不流行了呢?



    穿梭林间的MTB精神 ©flickr授权图片

     

         多年来,致力推广自行车文化的地坎纳单车俱乐部,每年都分别在中国大陆举办“华南赛”、“大师赛”、台湾挑战骑行系列以及轮跃台南等固定活动,其活动内容包含所有自行车种,不管是BMX、Fixed Gear、MTB或者是公路车等全都包含在内,目的也是希望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大陆地区的自行车市场,能够完整且均衡的呈现所有的自行车文化,不仅仅是所谓台湾目前“主流”的公路车种。



    2012华南赛,雨中竞赛 ©单车时代

     

         有感于近年来台湾的自行车文化全部偏重在公路车部分,使得其他车种的爱好者们成为了少数中的少数族群。这场由地坎纳单车俱乐部举办的多日研讨会,目的就是探讨台湾除了公路车以外,山地车车种的发展性是否能够更为平衡,让其他车种的爱好者们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KHS自行车学校谢校长,谈自行车文化发展

     

         历史的伤痕 时间分水岭

         自1990年,台湾第一台铝合金山地车由野宝公司生产出,让台湾的山地车产业更是一举冲上颠峰且扎稳脚步,比起公路车来讲,山地车也更是耐用,全世界都开始兴起了这股热潮。而台湾制造商也开始致力于山地车零件的研发与生产,从这个时候开始稳固研发核心,大大小小的零件供应商开始投入自行车产业,当然也包括了山地车种。



    全世界MTB风气开始盛行



         现今,台湾如何成为自行车王国,靠的就是累积出来的研发与制造实力,不是只有公路车类的零件生产,更令人注意到的是从所有车种的合金加工、零件、配件、链条等等全部都是世界顶尖的水平。如果说MTB研发生产几乎都还在台湾持续发展,那为何台湾看不到MTB盛行了呢。



    从合金加工到产品制作一手包办



         在1999年之前的自行车运动算是相对均衡的发展,这个时候大致上主要有城市车(通勤)、公路车、山地车等车种平均发展,大多使用的目的还是在于通勤、娱乐与休闲,山地车的族群也不算少,那时候的北、中、南部都有不少适合的路线可以尽情的享受Off Road的乐趣。

         虽然当时的装备不像现在这样的精良,但是这样的户外族群可是比现在还多好几倍,而此时的公路车族群也远少于山地车大队。

         9月份的一场地震,震掉了台湾经济成长幅度,也影响到了休闲运动的发展,当然也包含了自行车运动。这段期间算是休闲运动迟缓发展的一段黑暗期。但随着重建工作的进行与经济向上发展的同时,自行车文化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921大地震,震坏了许多原有的Off Road路线 ©wiki授权图片

     

         振兴经济的影响也包含着土地的开发,要在台湾这块小小的土地上寻找更多的原味路线,几乎已经是不太可能了。而原本的Off Road路线没有了、林间小道变成了产业道路,更多的Off Road路线变成具有经济产值的路面,压缩了MTB生存的空间,渐渐的山地车爱好者们在经过一连串的事件之后,也就逐渐的远离了林道巨石。

         都会风兴起 快餐小折压境



    冯俊凯于公路赛事突围成功
    ©台湾自由车协会



         但研发MTB产品的厂商跑去哪了呢?他们持续坚持着同样的经营精神,朝向世界市场发展,全世界有多少自行车上使用的是MIT的东西,就很多厂商而言,台湾市场大概占不到他们出给其他国家的1%,但这些厂商还是留在台湾做推广,期待着有一天MTB可以在在台湾复兴。

         再来就是2003~2005年之间,路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业余类型的公路车种,那时山地车风行的年代,细胎公路车就是经常被取笑对象。然而随着时间的前进、 台湾骑乘环境的影响之下,公路车族群逐渐扩大,接着整个产业嗅到了民众的喜好,公路车风气大肆发展,甚至开始举办长距离竞赛,也在国际信息、环法赛的影响 之下,公路车俨然已经成为了台湾市场的主流。



    位于台南的KS,一点瑕疵即退货,维护高质量(升降座管)

     

         此外,在台湾,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的小折热潮,当各类车种的引进,我们有更多、更方便的选择,轻巧、快速的享受自行车休闲运动,成为当时自行车快餐文化的主流。从入 门、进阶到成熟,都已经没有山地车的影子,越野的概念也早已经连根拔起,让许多曾经是山地车爱好者的车友们不禁感叹,使用族群少了,想要重振山地车越野的精神却也无所适从。

         当然,环境与市场问题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原因,其他原因呢。整个MTB的骑行概念开始出现断层,让许多新兴车友们不够了解MTB,认为公路车比山地车还要安全,因为山地车的路线很容易摔车、受伤,而且不够方便、不够快,这些都是影响台湾MTB发展的原因。



    摔倒也是让大部分民众惧怕的事情 ©flickr授权图片


     

         太平洋外的MTB世界

         先前单车时代也曾报导过关于Off Road的种类, 从早期廖武雄老师的BMX年代、越野赛,到现在岛外也逐渐的发展出了更多玩法,像是XC、AM、FR、DH或者说是BMX、DJ、攀岩等技术,这全都是自行车文化的其中一部分,而台湾只有公路车。



    全套护具的DH运动

     

         而对于“骑乘”这件事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纵观全球,“骑乘”已经变成是自行车文化其中的一小部分,因为在自行车文化盛行的欧美地区,正渐渐的演化出骑乘环境开发、维护等公益性团体,他们成立的宗旨都在于创造更好的MTB骑乘环境,让更多新手或者老手都有最适合的场地可以使用,而不只有专注在“骑乘”这件事上。

         如此具有组织性的团体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更容易的推广这项运动,他们将理念付诸于行动,让MTB文化得以健康发展。

    IMBA国际山地车协会维护MTB路线 ©IMBA FaceBook

         反观台湾整体环境,在登山、健行的项目中已经开始出现这一类的公益团体,他们修路、筑路,让更多新晋的爱好者们,可以有好的路线可以走。公路车也许会困难一些,因为公路属于公有财产,但那维护呢?

         没有。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股对于自行车的热情,并不在于创造环境,但我们希望的是回头把骑乘环境维护好,让自行车文化得以健全的发展。

    相关文章

    发表新留言

    Showin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