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人物特写 林超贤态度:踩踏的脚步不能停!

    林超贤态度:踩踏的脚步不能停!

    单车时代专访《破风》导演林超贤:电影背后的故事,一段有关单车的人生感悟

         “单车,只是一种媒介,是要借助它,向观众传递生活的态度。”

         “所以,对我来说,电影不是娱乐方式。它是生活,是态度。”

         “在运动中,骑在单车上时,达到无人的境界。这种状态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思考,想剧本、想电影怎么拍。”

         …………

          2014年,“林超贤”这个属于演艺圈子的名字,对单车圈子来说,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一部名为《破风》的电影,打破两者间的风阻,将距离迅速拉近——在这之前,整个大中华地区,甚至亚洲区,没有一部以“单车”为题材的大众类型青春热血电影。

         所以,当我们走进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之一——导演林超贤的办公室,故事,开始变得不止是单车,或者电影这么简单。



    在林超贤导演的办公室,年轻的fixed gear极限玩家@王子胜与导演在讨论中
    我们的这段青春的“旅程”也将从这里开始


     

         最有趣的困难,战胜它!

         熟悉林超贤导演的人都知道, 其电影作品,多以警匪动作类型而深受观众喜爱。但是之前的《激战》,却涉足小众化的拳击运动,让人透过一招一式,看到了角色内心变化。

         《破风》依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特写是必不可少的。

         导演告诉我们,拍摄自行车高速运转中,骑乘者的表情特写,是最为困难的部分。因为车身与拍摄者的双重晃动,是无法在同一频率的,“这只会造成镜头天旋地转,观众看不了几分钟,哇!头晕了!”导演大笑。

         怎么办?

         剧组想了很多办法,汽车跟拍?摩托车跟拍?在车身上架grope?都行不通!

         万分焦急中,是骑行台帮了大忙。

         演员在骑行台上不断地踩踏、摄像机通过轨道或者其他方式,从各个角度抓寻演员的瞬间表情变化,这既让演员能够有真实的骑乘感受(甚至更累!),又能让其保持不抖动,以摄像机移动的方式,寻找需要的表情!

         “可是有时候,在真实的室外环境中骑乘才有的特殊体验,骑行台无法实现啊?”我们问到。

         “那就让他先骑行一段,乘着状态还在,赶紧地上骑行台拍摄!”讲到这里,导演哈哈大笑起来。没错!对于这部电影每位参与者来说,其每天的运动量,已经远远超过专业运动员!



    车队在沙漠中驰骋
    对于参与拍摄的演员来说,每天的骑行强度甚至超过专业自行车运动员!

    ©英皇电影

     

         “我们请来的专业运动员跟我说,导演,我们就算是比赛,每天也只跑4个小时,可是在你这里,每天要跑8个小时啊!”

         想象着大家的这一副“苦瓜脸”,不仅让人笑中带着敬佩——正如电影中所述,“态度决定一切”,要做就做最好,是否敬业的态度,决定了这部电影的质量。 

         而这种敬业的态度,不仅体现在拍摄上。

         当拍摄环境转移到场地绕圈时,更大的问题来了——骑行台,不可能放在赛道上,拍摄车,不允许踏上昂贵的赛道地板,既需要场地赛的背景,又需要电影的特写,情急之中,被放置在角落的领航车跳进了导演的视线。

         “我苦苦请求场地管理方,把这台车借给我,再把它改装,架上摄像机,让人在赛道外遥控拍,才得到了需要的镜头!”



    在韩国拍摄这场室内骑行的段落期间,导演也收到了场馆送出的纪念品


     

         “而骑行过程,你不可能一次性那么好地协调所有演员,都在你需要的速度频率上,所以啊,每次拍,都先让他们骑个2、3圈热身,骑得差不多有点累,再来协调他们的速度,就更容易了!”说到这里,导演又笑起来——当这部电影的演员,可真是辛苦!

         “不过也好险啊!”收起笑容,导演说,“香港,还有很多地方的室内场,你们知道的,要上到赛道,需要有执照的,没办法,只有叫演员去考啊!”

         “如果说他们没考到,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拍了……不过,还好了!个个都考到了!”

          回想起《激战》的拳击招式,再到《破风》的疯狂踩踏,不知作为主演的彭于晏,是否要迈向全能运动员之路了?

          ——讲到这里,导演又爽朗地笑起来。 



    彭于晏为单车证考试训练
    ©英皇电影


     

         惊险!“这是我受伤人数最多的电影!”

         从早期的《野兽刑警》、《江湖告急》,到经典的《线人》、《证人》,再到近期的《魔警》,林超贤导演的作品,多以警匪题材的动作片而被人熟知。

         但是,这些需要演员摸爬滚打的电影,拍摄过程却远远没有《破风》来得惊险。

         因为踩下脚踏的那一刻,命运,就不在导演的掌控范围。



    教练在纠正窦骁的动作
    虽然有教练为演员们“把关”骑行训练,可是真正跨上单车那一刻,危险往往超越预期
    ©英皇电影


     

         “最惊险的有2次。一次是从武岭下来,一次是在室内场。”

         “在武岭的那次,我们要拍下坡的一段,彭于晏扮演的角色下坡能耐力更强,剧情中,他在上坡被人反超后,下坡不使用刹车,要在弯道超过对手。”

         “就在那么一个弯道,出了意外,高速下坡啊!两位替身演员就飞了出去,在路上一直往前滚往前滚……滚了好远才停下,头盔碎了……演员全身擦伤……真的好惊险。”

         “第2次,是在韩国拍室内场。我跟演员们说,需要一个绕圈接力的场面。一个人跑完他的赛程后,要与接力他的人接手,借助前行的力量将队友带上赛道继续跑……于是20多位专业运动员上场去了,因为没有非专业运动员参与,所以他们的速度相当快!”

         “拍到中途,两位交接的演员在接手的时候,发生了意外……两人扭在一起摔了出去”说到这里,导演停顿了一会儿,似乎在回忆那令人后怕的瞬间,“车架解体了,头盔啊、鞋子衣服什么的,都没有好的了。人也摔得不轻,全身多处骨折……”

          “这2次,也是多亏有头盔!不然,后果真的不敢想!”一边回忆这些拍摄中的惊险场面,导演一边感叹,从他深邃的眼神里,隐隐地,透露出历经万难之后的沧桑与沉稳。

          一部《破风》,不可能带给人这样洗尽铅华的感受,而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却能让人收获太多意想不到。 



    王珞丹与窦骁在对戏
    拍摄这部电影的辛苦程度,已超越一般的青春热血电影
    ©英皇电影


     

          15年,《破风》而出

          说到这部电影的诞生,也许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是自行车,而不是其他运动类型?

          “其实,我的爱好很广泛的,除了自行车,还有拳击啊、瑜伽啊等等。在2000年的时候,则第一次接触到了单车。”

          “我喜欢自行车带来的速度感,动态、力量,都和动作片有相通之处,是否能将我在拍摄动作片积累的经验,运用在自行车题材的电影上?挑战动作片之外的题材呢?所以,我开始琢磨剧本、寻找拍摄资源。”

          那一段时期,林超贤导演以很大的热情,启动了这样一部自行车题材的电影计划,主场景设置在香港,完全是一部以香港为背景的在地化单车电影。一直到剧情分场的阶段,才不得不停下来,“找不到投资方,很简单,那时候,自行车还没有现在这么流行,华语区也没有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出现,更不用说成功了!”

          不得不放下之后,骑车的爱好也随之暂停下来。直到2008年-09年的阶段,内地的投资商找到了林超贤,主动询问导演的意向,这让林超贤再次想起了那个被迫中止的单车电影。

          “很可惜,找不到灵感。投资方希望我拍一部以内地大环境为背景的单车电影,我想了很久,都不在状态,所以,很可惜,再次错过了。”

          转眼到了2012年,拍摄完《激战》后,这部以小众的运动为题材的电影,在大众中大获成功,而此时的导演,又重新跨上单车。



    作为爱好之一,导演林超贤往往通过各种运动寻找创作灵感
    单车即是其中之一

    ©英皇电影

     

          “这一次,是骑公路车。”

         Champion System的合伙人——史铭德先生,成为促成《破风》顺利开机的关键人物,导演告诉我们,“他也是我骑车的朋友里面的一位,我跟他说想拍这么一部电影,他非常支持我!于是,就开始帮我在单车界寻求帮助。”

          在朋友的支持下,一家家的单车企业向《破风》伸出援手,美利达成为这部电影的首席自行车赞助商,不但为电影拍摄提供全部的自行车器材,更为彭于晏提供定制化的车身涂装,而其他品牌,如OAKLEY、Champion System等,更为演员提供骑行所需的衣物、鞋帽,甚至是眼镜,可谓“武装到牙齿。

          导演背后的坚强后盾Champion System,则提供了全套骑行服,“电影里所有的衣服都是他们提供,甚至是定制版。其实一开始,都没想到会用那么多骑行服!可是他一直支持我!帮助我解决了所有问题。”

          一部电影的诞生,表达导演的想法、展示演员的自身魅力,但归根结底,是团队协作的结果——这与公路自行车,似乎是那么相似!



    作为电影的首席自行车赞助商,美利达为《破风》提供了几乎全部的单车器材

    ©英皇电影

     

         “也是《激战》给了投资方信心,让他们看到小众运动题材,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加上自行车运动这几年的流行,天时地利,我们就开始了《破风》。”

         2014年,《破风》正式开机——作为华语地区的第一部以单车为题材的青春热血电影,演员表中,有不少令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些名字,也成为单车界内外热议的话题。

          说到彭于晏——最受关注的主演,导演一边微笑,一边轻轻地点头。

          “其实是他给了我信心,他非常勤奋。从《阿信》开始。”

          《翻滚吧!阿信》,让本身颜值颇高的彭于晏更具有了演技与运动技能的提升,拍摄《激战》时,就如同《阿信》一般,真枪实弹地打了一遍拳击。

         “到了《破风》,我跟他说,怎么样?再来一次吧?”导演笑起来,于是,拳击手变身成为自行车选手,超过3个月的魔鬼训练,让彭于晏与专业运动员同骑在路上。  

         这样的信任,不仅在导演与演员之间,电影拍摄时,许多专业运动员与半专业运动员都被邀请加入,“不仅帮助我们训练,更重要的是,帮助演员寻找骑车的感觉。”



    如今,三位男主角已是十足的自行车运动员气派!

    ©英皇电影

     

          “一名自行车手,要有他自己的气势,那种神韵很难掌握,所以我们请专业运动员帮忙,带出演员的这种骑乘、比赛的气场。终于……我们做到了。”

          从大脑中迸发的一个想法开始,到朋友的帮助,到一个团队的形成,直到一部电影的诞生,这其中,有太多可以分享的故事。15年之后,当电影拍摄完成时,呈现在这个团队眼前的,是整整400万尺菲林片!

          超过一般电影的高难度拍摄历程,让剪辑师们每出品一个镜头,都要花掉一个星期左右。如果没有相互间的信任、没有这份多年的坚持,风在前,无法突破。

          不可置否。



    彭于晏与窦骁在准备中
    相互间的默契配合,是每一个团队存在的基础,无论单车或电影
    ©英皇电影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说到这句话,你是否想起了一个地方——台湾。

          15年前,台湾并不在导演的拍摄名单之内,再次骑上单车时,林超贤认识了台湾。

          “到了武岭,我才知道,香港拍不出单车电影要的那种感觉。”

          “我开始要拍这部自行车电影之后,看了很多欧洲的一级比赛,那种气势恢宏的场面,让人印象深刻。当我来到台湾时,我知道,这就是我需要的。武岭,从山脚的晴朗,到山间的雨雾,到终点的雨过天晴,那种一段路上的风情变幻,一路上绝美的风光,是一段骑行之路,也是一段人生风景。”

          生活,不就是一段又一段的经历么?就像电影的剧情——几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亚洲面孔,将三大赛作为终极目标,不断地奋进不断地跋涉,一刻不停息,“骑车时,看着眼前的坡,好像不是那么陡,可是上去了才知道多艰难,但是不能停下来,一停下,别人就会超越你,你也很难再上去,当你好不容易到了顶点,才发现,一小段的平路之后,是另一个坡……”导演感慨地说到。

         不断地在放弃与坚持中挣扎,不断地前行,这才是电影的主轴,所以,这部以单车为媒介的电影,对大众来说,更是一部有关青春、奋斗与梦想的热血电影。



    年轻时的梦想、坚持,是一段永不磨灭的成长历程
    ©英皇电影


     

         “它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没有反面,一个有关友情、对手,一帮年轻人成长经历的故事。”导演如是说。  

         “为了保护主将站在奖台上,背后,有太多默默牺牲的人,这就是自行车的团队精神——与其他运动都不一样。”

          “态度,能决定这一切。无论比赛、电影,还是生活。”

          “《激战》讲述了中年人寻找人生方向的故事,而《破风》则讲述年轻人的友情,以及如何追逐梦想。”



    想知道这一次的“林超贤态度”,相约大荧幕前再见!

     

          2015年,正如电影剧情一样,越来越多的黄色面孔步向国际化的顶级自行车赛事,徐刚、计成、冯俊凯、日籍的新城幸也……

          2015年的夏天,他们将继续在异乡为梦想征战。

          2015年的夏天,《破风》终将破茧。

          2015年的夏天,不见不散!



    ©英皇电影

    相关文章

    发表新留言

    Showin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