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产业趋势 熊哥观点:进军中国公路车市场正是时候

    熊哥观点:进军中国公路车市场正是时候

    在品牌不断更迭的洪流中 唯有融入中国本土化才能开拓契机

     

    「中国市场很大,但能吃到这个市场的人很少,除非你有很好的价格。」哥说。

     

    回顾自行车运动发展,假如说台湾用了30年,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熊哥观察,以往的市场追求的是高“性价比”,而现在已经演变成“新价比”(新的价格再来比)。一模一样的规格,售价已经下杀到成本以下,说是走向一个畸形化的市场,并非言过其实。

     

    「但人家真的赔钱卖吗?」事实上也不尽然。

     

    谁说一定要全套禧玛诺?

     

    有别于我们过去熟悉的全套规格,因应大宗市场的山地车需求,中国以融合本土零配件品牌的溷搭版本,在市场上更受欢迎。随着车款的选用适性发展,搭配长距离挑战赛的热潮,这股由北方向南方扩散的公路车趋势,预示着中国公路车的未来市场,已经是现在进行式。

     

    熊哥认为,目前正是中国自行车的转型阶段。经营高端公路车的品牌(搭配Shimano 105、Ultegra等级),正是切入的大好时机。就OE而言,只要产品,品牌与价格受到认可,进军组车厂就有机会。假如是修补市场,从品牌、包装到设计推广方式都需要讲究。中国车友对于民族品牌的认同,可谓市场与全世界与众不同之处,亦不失为台湾品牌的利基。

     

    中国市场,一头尚未觉醒的勐兽

     

    「假如你把中国看成台湾,确实,一年会有20万的顶级车,1千万台2~3万台币的市场,但在台湾是20年、30年、40年,它的基数很大。」若按照人口比例来看,中国市场的量目前只能算是暖身阶段,不仅整体发展未达高端,城乡落差也很显着;未来预计市场成熟后,一年要有1亿的量,现在只有不到2千万。

     

    「不过,你在中国的行销费用,至少是台湾的5到10倍以上,甚至20倍。」熊哥补充道。

     

    一个活动摊位5~10万块,冠名赛事200~500万(单位均为人民币),台湾看似天价的数目,在中国各地却是习以为常。而品牌不仅要在广告行销下重本,投入的人力成本亦不在话下,熊哥认为,唯有深入代理商、经销车店,才有成功的机会,台湾品牌Fouriers就是一例。「你如果不懂这个市场,只是来投资的,应该很快就会下课啦,最好是主事者亲自披上战袍,自己拿着刀在前面杀的人,才有机会在那裡生存,而且真的赚到钱。」

     

    当然,也有品牌不走传统,採用线上众筹(募资)的方式,利用短时间快速集资,跨越广告行销与末端通路,直接与消费者交流,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且简化的步骤,没有库存和仓储的压力,价格操作的空间更大。杀出一条血路,甚至对现有通路的产品构成威胁,不是没有原因。

     

    「明年中国可能4万块台币,就买得到全隐藏线的车款。」

    「台湾做6年的市场,中国可能用2年就做到了,而且一次冲到上百万台。」

    「你看泰国市场,以前XT的车5万多块台币,现在只有3万多块。」

    「中国不是像台湾,有捷安特、美利达比较强,他们有100家、200家像捷安特、美利达那麽强的独立自创品牌在研发,针对市场有利润主流车型销售,只要闻到血腥味,蓝海马上变红海。」

     

    在尚未开发完全的阶段,中国已经快速进入公路车市场,一句句对于中国市场的预言显示着,想抢搭这股公路车风潮,时间,似乎已经迫在眉睫。

     

    那,深耕多年的捷安特、美利达发展如何?

     

    熊哥说,中国有一句话叫“接地气”(跟着市场走),过去他们在市场是主流,但是中国的变化很大,有些人不走市场主流,打乱了市场现况。以前是整套禧玛诺105配上铝合金车架,就是2万5台币的车;配上Carbon车架,就是4万块台币的车,而现在不然。过去注重国外设计的品牌,即便是世界知名的闪电或崔克都受挫。就熊哥看来,品牌的本土化,才是面对市场的权宜之计。

     

    「BMW、Land Rover(路虎)在中国都有加长型,表示你高贵。」熊哥举汽车品牌的作法,只要符合中国的需求,就是“接地气”的表现。用国际化来看中国行不通,市场需要什麽、就推出什麽;需要什麽价格、就给你什麽价格,还能做出利润跟产量。不仅如此,在地品牌也逐渐上修规格,侵蚀到原先设定高端品牌定位的车款,如JAVA就是今年内销火红的品牌;赞助洲际车队的喜德盛,也逐渐走向高端,全面导入全球最新车型设计,让其他国际品牌,感受到不得不跟的压力。

     

    红潮品牌大举入侵!

     

    「JAVA的全碳纤车款,搭配破风煞车,整车105套件,才卖3万8台币,性价比、各方面都比现阶段的台湾品牌的配置更棒、重量更轻。他如果这一波往外扩张,全亚洲都会中奖。这5年,中国市场蓬勃发展之后,已经把这把菜刀磨成利剑。以前是做不出好东西、也没有好的使用者,现在是能做出好东西、又有接受民族品牌的消费者。现在泰国市场,中国品牌整个把国际品牌打得好惨。」

     

    「未来欧盟一旦开放中国产品入关,不是中国代工厂的车全世界跑,而是中国的民族品牌全世界跑,像现在的华为跟小米一样。」

     

    面对红潮,台湾的自行车专业人才并非全无机会。呼应自行车的阶段性发展,第一波车辆器材、第二波周边部品、第三波骑行旅行、第四波骑行教学,现在除了台湾选手到中国找参赛机会、包含来台自行车环岛的需求,以及机械师、与维修销售的专业人才,都是中国市场现况所需。回过头来,想进入中国的台湾品牌,把产品做好还是首要;花钱,要花在刀口上。

     

    「台湾品牌现在去,是刚刚好时机,但是要找到对的人引导你,不然就等着缴学费。」长年来往两岸自行车市场,这是廖武雄对于中国现况的观察。

     

    相关文章

    发表新留言

    Showin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