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人物特写 决定就别放弃 用双脚踩出精彩人生:巫帛宏

    决定就别放弃 用双脚踩出精彩人生:巫帛宏

    自高雄远赴台中 分享他近18年来的自由车国手生涯

     

    场地提供:想想人文空间

     

    当他们戴上眼镜、跨上自行车,开始踩踏的瞬间,内心的情绪恍若初恋般的悸动不已,这是小编第一次看著自行车选手比赛时,最直接的情绪。还记得第一次在台湾接触的大型赛事就是西进武岭,当时看到的选手每个精神奕奕向终点,那些坚持到底的表情,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全运会场地赛一景

     

     

    很靠近职业车手身份的业馀选手们,其实不常出现在民间团体举办的挑战赛中,除了车队考量,还有车界的舆论压力。从高雄远赴台中的自由车国手巫帛宏(都都),特地在台中火车站附近的想想人文空间,分享他近18年来的自行车生涯。「很多人说,如果申腾美利达去比,那其他人就只能等完赛。」

     


    从高雄北上至台中,与我们分享心路历程的都都

     

     

    不禁令人好奇,为什麽非职业队的申腾美利达,战斗力却如此高超?拿都都当例子,从小六开始接触自行车,自此便和双轮脱离不了干系。场地赛出身,在尚未跨足公路赛前他表示,「原先的身材比现在看到的更壮、更胖,至此便被教练定位为短距离选手。」直到后来教练要求,在短短的3个月内得进化成中长距离的选手,这段过程对他来说,无疑是难如登天。

     


    就算是天才,也要付出9成的努力

     

     

    从跟不住到最后在国外拿下第一,是因为他在自行车上的天赋异禀吗?
    「不算是,我们都是苦练出来的。」

     

    过去在台湾练车,不像国外拥有完整的资源和科学仪器,不管是骑乘姿势或者迴转数,土法炼钢、狂催猛踩是常态,没人知道防护、伸展和放鬆是什麽,只知道身体受伤的滋味。「现在的选手真的幸福很多,以前练车的时候,不管有没有下雨,就算是颱风天,只要是在允许的范围内,照骑。」不像现在还有赞助商支援,当初刚接触自行车的时候,什麽都得自己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甚至还得3个人共用一台车。」

     

    学长用完,再换学弟接手使用,日复一日漫长的等待中,过了半年才有一台专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在队上,选手间的竞争激烈,想要参加哪一场比赛,就得先在队内的选拔中先驰得点。都都说,自己不是念书的料,当初看著在自由车场驰骋的哥哥,那种高速划过双眼的情景,令他难忘。“如果哥哥可以,那为什麽我不行?”至此便钻入场地车的怀抱,再加上好胜心强,为了赢过别人甚至是哥哥,别人练2餐,他照3餐操。

     


    从场地短距离、中长距离,到后来的公路赛,照单全收

     

     

    成绩的突飞猛进,令他信心大增,但就在每天早中午练跑、晚上接著无氧式的狂踩训练台之下,身体的疲劳也相当直接的呈现在数字上,「结果就是退步了。」明明练得比别人凶,成绩却比别人差,这样的结果他当然无法接受,最后还被教练下令不得前往车场练车,强制休息1个月。儘管如此,热血的因子在他的体内碰撞,谁拦的住他?「我还是偷偷去练,只是量减少了。」

     

    说到这裡,都都抛出一个问题给在场的听众思考,“为什麽一样的课程,每个人练出来的结果完全不同?”过去的选手只知道盲目练车,却不清楚自身的弱项何在,长期下来,你就只是腿力比一般人好一点的自行车骑士。举都都为例,属于衝刺型的他,自知爬坡能力不佳,针对这项弱点加强训练,即使在比赛中遇到令他皱眉的爬坡路段,他还是有赢过别人的能耐。

     


    全运会公路赛一景,尝试于上坡突围的都都

     

     

    台湾的自行车赛事,最令国外选手趋之若鹜的,除了东进武岭(KOM),非环台赛(Tour de Taiwan)莫属。在还没有年龄限制的情况下,都都比一般人更早接触环台赛,才国三的初生之犊,他把这场当作是磨炼在骑,却在第一天就被连三摔给吓坏了。骑乘技巧、卡位技术都比不上别人,最后只得摸摸鼻子撑完全程,慢慢从各种赛事中发掘自己的问题,一次次的突破后他成为赛场上骁勇的衝刺大将。

     


    全国锦标赛,一攻击便万夫莫敌

     

     

    「环台赛少说也比了6、7年,每一次最紧张的就是第一天。」专长在绕圈、衝刺,每一届都想穿上第一天的黄衫,然而他自知非全能型的GC车手,再加上体重控制不易,至今仍旧是一场梦。也曾经在某一次摔车后,肩膀脱臼之下依旧拼到白衫,「只要还能骑就不想放弃,受伤了那就固定好伤处继续比,否则白费练车的那几个月。」他笑道,骨头不断就能继续骑;其中一站是平路就想跟对手抢终点,「缺点是不能抽车。」

     

    惬意说著年少时的经历,字字句句宛如钢琴琴键,敲出一首铿锵有力的协奏曲,不绝于耳、震撼人心。难道这样练,没有出过事吗?他回答,某次在印尼比亚锦赛,因为是在室内竞逐,从早比到晚上11、2点不足为奇。「某个项目是跟冯俊凯比美式接力,因为身体不适,全力衝刺后整个人晾在场边昏倒,也忘了怎麽进医院的。」那是第一次,都都有“人生走到尽头”的错觉,热衰竭再加上体内缺氧,在医院的那几天更萌生了不再骑车的念头。

     

    「可是我除了骑车,不会别的。」耿直的他,康复后还是重回自由车的世界,只是这些经验也让他明白,不能再这般毫无节制的锻炼这副血肉之躯。「其实衝刺型选手也有分很多种类型。」需要爆发力的肌肉,这仰赖平常的训练和重量堆累,比赛时不能有倾刻的犹豫,反应够快又要不怕摔,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要够大颗的人才做的来。每个人的有效距离不一,有的人是100m;也有人是200m,但不是100m的人就必输无疑,「虽然说200m的人拥有绝佳续航力,但是一旦进入100m范围,如果对手的爆发力超乎常人,还是有可能瞬间夺冠。」

     

    台湾的赛事缩减了,选手能站上舞台的机会变少了,有鉴于此,他决定担当先锋西进中国。不仅如此,他更与贤伉俪黄亭茵创立自有品牌--Bike Soul,为的是回馈车界;为的是帮助学弟妹。年龄对运动员来说,是种无形的杀伤力,「年轻的选手容易将生涯断送在打工赚钱;退休的选手只得另闢蹊径养家糊口。」过来人的都都,很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够帮助这群孩子,「骑车最重要的是开心享受其中啊」!

     


    有练过的英文签名XD

     


    和亭茵一同穿上自创的车衣(帅) ©巫帛宏 & Bike soul

     

     

    南征北讨这几年,他的赛事经验及国外移地训练丰富的令人咋舌,分享完他的经历,他也在当下说出了些想法提供给年轻一辈们。「既然投入,就别轻言放弃, 一个人不管条件如何,只要有心就能办到。比赛时多尝试突围,不论有没有机会,这样一定会进步,久而久之哪天就衝到一个冠军也说不准。」训练方面,他不建议入门的选手使用风阻训练台,从小踩太重很容易对这项运动心生厌倦;倒是使用滚筒训练台还比较有效,更能练到上半身的稳定度。

     

    常驻大陆,这是自愿还是迫于无奈?像是吃了甜食接著配一口浓醇的黑咖啡,都都给了我们一张好苦的表情。「中国的赛事距离不长、强度又高,很适合台湾选手。」年年拥有破千场的比赛任君挑选,奖金又给的阔绰,对比台湾现今的赛事环境,多说无益。自前年开始不再接受国家队的徵召,预备进攻中国联赛的他,希望将来能领进更多学弟妹在对岸海阔天空。

     

    「这辈子铁定离不开自行车界,期盼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能让台湾选手拥有更好的未来。」这一晚,我们都沉默了,他的故事成为深夜最发人省思的话语,久久无法阖眼。

    相关文章

    发表新留言

    Showin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