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初学者教室 轮组构成部件解析

    轮组构成部件解析

    轮框、花鼓、辐条、铜头、气嘴

    轮组可说是影响骑车感受的关键元素之一,轮组主要是由三个部件构成,分别是轮框、花鼓、辐条。藉由这三项组件的变化,造就出不同骑乘性能/取向的轮组,以下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说明轮组各部件功能,让你对轮组更加熟悉。

     


    轮组主要由轮框、花鼓、辐条组成

     

     

    轮框 

     

    轮框是轮胎与轮组之间最为亲密的接触。由于轮框型式的不同,造就三种不同轮胎系统的轮组,分别有:开口胎式(Clincher)、管胎式(Tubular)以及无内胎式(Tubeless)。

     

    开口胎式(Clincher)需要安装内胎及外胎,这种轮组在爆胎时容易自行更换车胎,因此也最为常见普及。

     

    管胎式(Tubular)不需要安装内胎,直接将管胎黏合上车框即可开骑,由于管胎系统在车框部分不需要安装勾槽也不需要使用内胎,因此可以更加轻量、并且允许较高的胎压,对于职业选手及业馀选手,管胎可说是比赛利器之一。

     

    无内胎式(Tubeless)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产品,介于开口式以及管胎系统之间。跟开口胎式轮组相同的是,轮框同样具备有勾槽设计,而跟管胎系统相同的是不需要安装内胎,并且可灌注补胎液,降低爆胎无法骑车的状况。

     


    不同的轮框设计和材质,成就不同功能的轮组 ©VISION

     

     

    轮框材质的主流选择是铝合金及碳纤维,基本上这两种材质都是耐操又好用,但碳纤维拥有更轻量化的材质特性。至于轮框高度也是一门学问,较高的轮高拥有更佳的空力优势,可发挥犹如帆船效应的效果。然而有一好没两好,高框轮组跑得飞快,但也由于轮框高度过高,在面对侧风时会不利于操控,选购/换时可要清楚分析。

     


    TOKEN KONAX TRI 76mm的高框设计,深受三铁选手们喜爱

     

     

    较低框的轮组,在空力性能上的表现相对没那么优秀,但也正因为低框因此造就轻量化的特性,造就良好的爬坡性能。

     


    TOKEN VENTOUS 低框、减少辐条支数,达成爬坡轮组的设计

     

     

    辐条 

     

    要让轮组顺畅的转动,辐条扮演重要角色。大致上依据轮组功能的不同,轮组的辐条数量也会有差异,基本上辐条数量越多,轮组的刚性及扭力越强,但也会因此增加重量。一般来说,辐条的编织方法,是依据轮框与花鼓之间的交叉数量而改变。

     


    辐条的编法

     

     

    浅谈辐条编法

     

    以公路车的轮组来说,「前放射,后放射搭配二交叉」的作法为大宗,这样的配置,在花鼓与轮圈的取得也最容易。较复杂的编法会运用在后轮驱动侧,以应付其高扭力输出。

     

    「直拉式」辐条编法,则常见于前轮以及后轮的非驱动侧,直拉式编法的型式直觉,一根根辐条由花鼓处从头直拉到轮框,所需的辐条长度最短,然而这种辐条编法的扭力相对较差,但也因为使用较少的辐条,造就较佳的轻量化及空力表现。

     

    花鼓 

     


    DT SWISS的花鼓一直享负盛名

     

     

    花鼓是轮组中相当重要的组件,从许多品牌过去以专业花鼓闻名,进而製造出优质轮组的发展可见一般。关于花鼓轴心规格,这个组件是轮组与单车的锁固处,主要可分为贯通轴以及快拆两种规格,一般来说贯通轴较常使用于登山车或碟煞公路车;而快拆则主要使用于公路车。

     

    前轮花鼓的功用,在于让轮组自由顺畅的转动;而后轮花鼓需要更有效率的传动,因此在棘轮结构设计上相对复杂。

     


    气阀与轮胎的相接处为气嘴(Valve)

     


    辐条接近轮框处,有一颗颗的铜头(Nipple)

     

     

    其他如辐条接近轮框处,会有一颗颗的铜头(Nipple);轮胎打气时打气筒的气阀与轮胎的相接处为气嘴(Valve)。了解以上的构成,希望能帮助车友们未来选择轮组更有方向。

    相关文章

    发表新留言

    Showin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