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不是理所当然的(上)
从SGS检验标准 看台湾自行车产业
信任,一个看似理所当然的存在;信任,没有反义词,它就是程度多寡来决定是否值得信任;而什么事情会影响信任“程度”,是个人认知、情感或是群体客观,是各种因素集合交互影响下无法量化的一种表现。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人们对于“信任”不再保持理所当然的态度,我们开始对人、事、万物的信任程度有了微妙 的变化。
本次专题报导,单车时代要带你进入“信任”的领域,探讨自行车产业里的信任关系,它不仅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也影响到了我们的安全,举凡我们使用到的所有自行 车装备都需要有一定的把关,那由“谁”来把关?是厂商、使用者还是所谓的公正第三方,就现今规范来看,这普遍的结果绝对让你惊讶。
我们有选择吗?
我们绝对有选择产品的权力,但你是选择完全相信还是比较相信呢?从简单的选择题就可以看出来,我们对于“信任”这回事还是保持着存疑的态度,但你会追根究柢的解决你的疑虑吗,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当你必须要付出更多代价时,这中间的拉锯就是信任“程度”上的妥协。
你用什么标准看待你无法解释的安全疑虑,这也是一种信任程度上的妥协。举个例来说,当你选择了一个标榜高性能的自行车车架或组件,决策过程中你如何说服自己 做出对的决定,是品牌?是材料?或者是其他考量。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认为这产品是铝合金制作“应该”很安全,就个人认知或是普遍客观认知它都是 安全的,对于选择人们总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且捍卫这个选择。
©Flickr
但你没有看过整个材料生产过程,你如何确定它是毫无问题的呢,而我们真的需要去知道这个吗?就科学的进步及发达,我们有了统计学的这个概念,对于抽样方法也可以算出准确度,厂商只要再提供出抽样方法以及保障方式,就可以提高这个信任程度。
所以“信任”它并没有理所当然。它是经由一些特定程序或者是个人降低标准产生的结果。
厂商有选择吗?
再来看到厂商部分,厂商可以做什么选择。
如上图,厂商可以在产品量产前将样品送到检验单位检测,然后选择受测范围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即会发放通过证明。
这里面发现什么问题了吗?让我们从头看起。厂商可以选择想送检的样品,也就是说可以选择随机挑选,或者是送出一个“金牌”产品,这个金牌产品虽然是同一个款式的产品,但却有不同的制作方式。再来送到检验单位后,检测的范围也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先撇开一些EN ISO规范标准不谈,因为这些已经是最低标准了,如果换做将检测范围设定在无害的特定物质时,此产品同样可以通过检测并且取得认证,但是这个认证对使用者 来讲一点意义也没有,因为这都无关乎我们所关心的安全问题。
再来,假设我们这个“金牌”产品,想当然的顺利通过检测取得了认证,又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认证只对这支受测产品有效。看出问题了吗?厂商在所有市售产 品包装上印着“本产品通过某认证标准”字样,是否混淆了消费者了呢。理论上来讲,生产前送出的金牌产品通过了检测,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产品都通过了检测。那各位读者可能会问,既然这样那这些标章不就是无效的吗?
拿到这样一份认证,但多数人却不对内容深入了解
认证标章对于批量生产并不是无效的,如果产品是生产后抽样检测呢?这样就可以增加可信赖度,但是这个统计标准谁来决定?是厂商。批量生产后的抽样的确可以防 止所谓的金牌产品,那统统使用生产后抽样就好了,可惜现今仍然无法掌握所有厂商都会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检测。抽样样本数越高可靠度就越高,而每增加一次检 验程序就会增加成本、增加时间,但如果检测未达标准是不是就全数销毁?这是一个未知数,厂商也未见过提供出检验方法及数据。而那些万年张贴的检验通过证 明,你曾经注意过上面写了些什么吗?
所以厂商会做什么样的选择,我们不得而知。厂商注重的品牌信誉也是靠累积出来的信赖而具有价值。
回到产品信任的问题,那最根本的把关者是谁?其实就是厂商,不是使用者也不是第三方检测单位。
自行车检验标准
自 2008年起,输出到欧洲国家的自行车产品皆必须通过EN相关的检测标准。而2014年新版的自行车检验标准则会由ISO 4210以及ISO 8098逐渐取代现行的EN147系列相关标准。新增了青年车(Young Adult)车款的检测标准,取代其他如城市车、山地车、公路车、儿童车、玩具车等,检测范围更全面涵盖所有车种。
在童车与一般成车,会直接与使用者身体接触的部位都必须进行毒性测试,虽然在ISO 4210-2标准中没有明确的定义测试方式,但需依照各国对于儿童产品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检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寻相关公开信息。
台湾的自行车产业是相当发达的,不管是成车、零件、组件、配件等等,在国际间出口量是相当惊人的,各国间也订定了很多相关的检测规定,只要没有通过这些最低标准的检验就无法出口至该国,严重甚至可能赔偿到倒闭,而有些品牌的检验要求更高,为了维持他们品牌的信誉而制定出更高的标准。
回过头来看前面提到的厂商是否可以选择使用万年检验标章,对外宣称通过了某项不相关的检验,而厂商只要做到这点就不会有消费者怀疑产品是否通过高标准的检验。
当我们有了高级别的检验标准,有第三方检测单位,消费者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或者单位来建立更好的信任管道与认知,这就考验各位读者朋友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