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单车日记】缠绵水沙连 - 私密日月潭(上)
三育基督学院 日月老茶厂 猫囒山步道 伊达邵 水社坝
结束两天一夜的水沙连旅行后,女王逢人就推荐这日月潭单车祕径,经由细心的规划、及深度的阅骑,我们在熟悉的景区,探索新的祕境,体验不同以往的风情。旅行让我们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用另一种角度来看熟悉的地方,享受发现的乐趣,更为呆板的生活注入新鲜的活力。
为了规划一趟不一样的日月潭行程,我们把目光从狭义的环日月潭拉广到近代的水沙连,当焦点如此推移后,很快就能发现日月潭的周边还有许多的亮点、故事、与祕境。为了要给女王一个轻鬆又惊艳的单车假期,我们直接开车到达鱼池乡,非目标的路段用4+2的方式悠閒飞过,景点的选择也以偶像剧的场景为标准,以深度文化的文青路线为辅,就是要让女王惊叹连连!
偶像剧的校园
三育基督学院,我们在此揭开偶像剧的序幕,优美的校园让女王在浪漫中的氛围中开始愉快的骑行。大门后方有迎宾的哲儒大道,三排笔直的大树形成壮观的绿色隧道,两旁是大片的草坪,真是诗情画意,让女王骑进绿荫中,在大道与小径中来回取景,享受偶像剧主角的乐趣。
哲儒大道上,阳光时照时蔽,这几天也阴晴交替,不禁启人哲思,当下中年大叔似有所悟,立刻拿起手机,写下了心情点滴:
天有阴晴冷暖,人有悲欢顺逆,雨天时阳光仍在,低潮时自性仍亮,只要拨开云雾与执着,就可透出心裡的光明。
哲儒大道旁有一棵大树,孤立在草坪的一角,静默地流淌着一股安静的力量,让人不自觉地仰望这天地的大美,谛听宇宙无声的说法,中年大叔又悟,再出一偈:
松林空山,云澹风轻,烟雨红尘,镜花水月。
哲儒大道的左侧,隔着大草坪的另一侧,还有一条榕树隧道,树荫蔽天,有老校园的氛围。
三育基督学院是属于基督教復临安息日会的教会学校,日治时期,原是日本人经营的中野农场,战后由农林公司接管,新店的基督教復临安息日会后来向农林公司价购,1951年创校。校方配合地方的观光发展,开放部份时间供参观,行前记得查询最新的开放时间。
行政中心是一座老木屋,座落在大片草地上,犹如身处北美的旷野。木屋后有自然舞台、还有清幽的树林,让人流连忘返。
在鱼池乡市区用完午餐,我们要用实际的行动,支持年轻人的在地创业,空中的鱼,一个对家乡充满眷恋与期待的品牌,鱼代表着鱼池乡,结合长辈手传的乳酪和在地的红茶香,让在地的创意糕点-红茶乳酪蛋糕,可以悠游在空中。就是这种散佈在各处的烛光,点亮台湾的新希望。
日月老茶厂
离开鱼池市区,爬上充满茶香的丘陵,蜿蜒的来到一座与世隔绝的传统茶场,日月老茶厂,老茶厂在山中呼吸着日月的灵气,散发出饱满的能量,好像张开双臂的老母亲,在深刻的岁月纹路中,让旅人感受源自心灵深处的温暖。
厂中製茶的老机器还是勤奋地运转着,透过老窗格射入的光束,似乎冻结了厂内的水蒸气,也将吸纳日月精华的茶叶转换成回甘的红茶,阵阵的茶香扑鼻,真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飨宴。
厂房旁晒着另一种果实,很惊讶水沙连也有产此物!猜猜看,是何物?
一旁有一栋小建物,窗明几淨,花木扶疏,还需脱鞋才能进入,猜得出来是何用途吗?
是洗手间喔,真是五星级的!
后侧是推广展示区,简洁俐落,幽雅清新,让人寻门入茶道。
侧牆是老厂房的经典意象,外推的木格窗框,绿藤爬上白牆,无声中述说着岁月的记忆。
猫囒山步道
滑过朝雾码头、水社码头,从日月潭北侧的中山路270巷转入今日的重头戏 - 猫囒山步道。
猫囒山步道的前段,是通往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的联络道路。转入270巷后不久,右侧有一排共六栋的日式宿舍,这是日治时期鱼池红茶试验支所的宿舍。鱼池红茶试验支所创立于1936年,隶属于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是台湾大叶种红茶的研究中心。
这一排日式宿舍整建后维护得很好,可惜的是,只能远观,无法进入细细品味。这样也好,没有知名度、没有人潮,没有破坏,我们可以保留一处安静的秘境。
鱼池红茶试验支所就是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的前身,联络道路的尾端就是鱼池分场。分场大门前的凉亭内,立有故技师新井耕吉郎纪念碑,这是日月潭畔的一段感人故事。
新井耕吉郎是日本群马县人,1926年进入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平镇茶叶试验支所服务,期间参与「鱼池红茶试验支所」成立地点评选任务,他发现鱼池乡日月潭一带,日夜温差大,湿气充足,很适合种植红茶,于是选定该址试种红茶。
1936年,新井耕吉郎带着全家转调「鱼池红茶试验支所」,自印度引进阿萨姆品种。也採集台湾野生山茶进行选育,不只成为台湾外销主力之一,更成为向天皇进贡的「御用珍品」。战后,政府有感新井耕吉郎其对红茶产业的专精,请其继续协助台湾红茶试验工作,新井慨然同意。新井视台湾为第二家乡,一身奉献给台湾红茶,鞠躬尽瘁,早期鱼池乡的环境恶劣,妻子在此病故,两个儿子也分别在15岁、1岁夭折,只有女儿于战后返回日本。
1947年,新井耕吉郎也病故,为了感念这位台湾红茶之父,国民政府首任的鱼池试验所支所长陈为祯,于1949年在试验所茶园建碑,纪念新井支所长。
凉亭后方的山坡上,有一栋黑色的木构建筑,那是茶叶改良场鱼池分场内的製茶工厂,建于1938年,这栋红茶厂房完全是彷英国在锡兰的製茶场的设计,二、三楼厂房是以桧木建造,吸湿防水保温。红茶厂房呈东西走向,避免东西向的阳光直射,由南北侧导入温和的光线,立面开窗可调节温度外,据说内部仍保存着英製的製茶机具,可惜改良场是不开放参观的!
在此也要抱怨一下,事前收集资料时,无论是文化部、日月潭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南投县政府,三个单位的资料都是可以进入参观的,没想到到了现场完全是另一回事,看来政府单位真是缺乏横向联繫,各自为政!
从中山路到茶叶改良所的警卫亭,第一段路虽然较长,但是平缓,是猫囒山步道较简单的部分。凉亭的左侧有阶梯,因茶叶改良不开放,所要只能从这边扛车上去,千万别放弃,阶梯后方会接回柏油路面,精彩的就在阶梯后方。如果你实在没力气扛车,也没力气挑战后段的陡坡,可将单车放在凉亭旁,徒步上攻。
看吧,辛苦是有代价的!
阶梯上方就是茶叶改良所的后门,之后一百公尺就是红叶大道,红叶大道绵延约200公尺。
锡兰橄榄树,树形优美,满地的落叶更是浪漫!
红叶大道中段开始就是无止境的杀人陡坡,一直到猫囒山顶的气象站。
中途有观景点,赶紧藉机落地休息。
再藉拍枫叶喘息,在女王面前,一定要保持大丈夫的颜面。
终于龟到猫囒山山顶了,山顶视野辽阔,日月潭全景尽入眼底,可惜雾气太重,不够清晰。后来在地人告诉我们,日出后的那段时间,能见度较佳,午后云雾袅绕的机会很高。也对,这种气候才适合种茶啊!
下山,放慢速度,细细品味沿途的杉木林。
回到红叶步道,还是十足的浪漫!
虽然来程已拍过,还是忍不住一直按下快门。
伊达邵
选了一家湖边的民宿,让女王在窗边就可浏览碧波潭景。
晚餐前一定不能错过邵族的传统歌舞。邵族是台湾原住民人数最少的一族,传承不易,藉由传统歌舞的演出,可让旅人初步认识这世居日月潭的族群。
邵族人相传,祖先在山中打猎,发现了一隻大白鹿,翻山越岭一路追逐了好几天,最后进入一片美丽的湖泊(日月潭),大白鹿纵入湖中消失,猎人们只好改猎山羌,在湖边清洗山羌时,丢弃的内脏引来鱼群争食,猎人捞起湖中的鱼佐餐,但觉美味可口。猎人们深感湖泊景色优美,又有取之不尽的鱼产,是天赐的好居所,就带着族人来日月潭定居。
想要深度的旅行,也想要让女王讚叹、崇拜,所以事先作好功课,趁机对女王解说关于日月潭与邵族的纪录:
1684年台湾设府,台湾府下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三个县。水沙连为诸罗县所辖,首任知县季麒光在「台湾杂记」中描述了水沙连的地理位置,此为日月潭最早的纪录。1721年发生朱一贵事件,蓝鼎元随兄南澳镇总兵蓝廷珍平乱,留下「纪水沙连」,这是关于邵族最早的文字记录,文中也详细的描述了日月潭的景色、特产、及邵族人在拉鲁岛生活的状况。
纪水沙连
自斗六门沿山入,过牛相触,溯浊水溪之源。翼日可至水沙连内山。山有蛮蛮、猫丹等十社。控弦千计,皆鸷悍未甚驯良,王化所敷,羁縻勿绝而已。
水沙连屿在深潭之中,小山如赘疣,浮游水面。其水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络,自山口入,汇为潭。潭广八、九里,环可二、三十里。中间突起一屿。山青水绿,四顾苍茫,竹树参差,云飞鸟语,古称蓬瀛,不是过也。番绕屿为屋以居,极稠密。独虚其中为山头,如人露顶然,顶宽平,甚可爱。询其虚中之故,老番言自昔禁忌,相传山顶为屋,则社有火灾,是以不敢。
屿无田,岸多蔓草。番取竹木结为桴,架水上,藉草承土以耕,遂种禾稻,谓之浮田。水深鱼肥,且繁多。番不用罾罟,驾蟒甲,挟弓矢射之,须臾盈筐。发家藏美酒,夫妻子女,大嚼高歌,洵不知帝力于何有矣。蟒甲,番舟名,刳独木为之,划双桨以济。大者可容十馀人,小者三、五人。环屿皆水,无陆路出入,胥用蟒甲。外人欲诣其社,必举草火,以烟起为号,则番刺蟒甲以迎,不然,不能至也。
嗟乎?万山之内,有如此水,大水之中,有此胜地。浮田自食,蟒甲往来,仇池公安足道哉!武陵人误入桃源,余曩者尝疑其诞,以水沙连观之,信彭泽之非欺我也。但番人服教未深,必时挟军士以来游,于情弗畅,且恐山灵笑我。所望当局诸君子,修德化以沦浃其肌肤,使人人皆得宴游焉,则不独余之幸也已。
水沙连内山,产土茶,色绿如松萝,味甚清冽,能解暑毒,消腹胀,亦佳品云。
女王在饭后找到的原住民特色小吃,小米红茶豆花,大推!
漫漫水沙连
天色漆黑就把女王摇醒,带着女王去体验日月潭最美的时刻。日出前二十分钟,我们来到水社坝,日出前偏蓝的色温让日月潭笼罩在爵士的浪漫氛围中,骑近岸边,波平如镜,远山寒寺相映成趣,山光水色如诗如画。
曙光为澹清的天边抹上一片粉红,重峦叠嶂,水气氤氲。如此的湖光山色,宛如山水画的意境!
悠悠飘淼,水天相映。此时无声胜有声,用全身直接领受天地的能量与智慧。
下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