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初学者教室 入门者挑选单车的基础概念

    入门者挑选单车的基础概念

    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弯把公路车&买车的注意事项

    暑假到了,许多人会趁假期时尝试进行一趟单车之旅;或者因为现在物价上涨,很多民众就选择以自行车当作通勤工具,除了方便省钱之外,还可以增进健康,达到双赢的效果。但事实上我们在选购自行车前,也应该要先确立一些基础观念,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骑乘感受。

    确定自己​​的骑乘需求

    自行车并不像是汽车或机车,只要一种车型就可以克服旅行、爬山或通勤的种种需求。相反的,自行车的构造虽然简单,但它却是一种与骑乘者关系颇为密切的交通工具。市面上有很多因应不同需求​​而设计的自行车,所以在选购前,要先确立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是想要用在短程通勤、或者从事长途旅行,常骑乘在蜿蜒的山路或平地等等。
     


    需求确定后再考量选择合适的车架尺寸是入门的基本观念


    确立好自己的骑乘需求之后,我们首要注意的就是车架与人之间的关系。车架是单车最重要的架构,也是影响骑乘感受最大的因素。好的车架必须符合质轻,车架强度高的条件。以公路车来说,为了竞速目的自然是以轻量设计为目标,强度高是避免在骑乘时产生断裂变形的顾虑。一般市面上来说,车架的材质有: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与传统的合成钢材为主。

    简易的测量与车架选择

    铝合金:刚性高,但也容易感受到震动,舒适性表现较差。

    碳纤维:弹性好,质地轻,强度高,但成本昂贵。

    钛合金:结合弹性和钢性的表现,但成本昂贵也是其缺点。

    合成钢材:有多种合成材质可选择,但其重量较为笨重。

    但由于车厂处理车架材质的加工方法不一,如热处理或锻造、焊接的品质也有优劣之分。不见得以高级的材质制成的车架就一定有优越的骑乘感受,建议入门者选购时可参考知名厂商生产的产品,除了售后服务外也较有品质上的保障。

    而一般大众在选择入门的第一台车时,安全与舒适应该是最优先的考量。一开始在选择车架时,要注意车架的大小是否适合骑乘者的身材比例。我们通常会以测量骑乘者的跨高,透过测量其脚掌到胯下的高度,选择适当的车架立管尺寸。

      

    选择合适自己跨高的车架(左) 车架过高(右)


    公路车的车架尺寸种类较多,品牌成车多为每二公分一个尺寸,也有每一公分一个尺寸的分类。普遍的尺寸区隔为车架的五通至立管上缘,长度从47公分至62公分,分为8或16个尺寸。骑乘者要避免选择立管过高的车辆。这样是为了避免意外发生时容易撞击车架上管造成受伤,以及停车时脚踩不到地的状况。

    再来测试骑乘者的身体柔软度。以站立向前弯腰的动作测试腰、背的伸展度。决定了车架的尺寸之后,车店会再调整龙头和坐管的高低。若骑乘者身体柔软度不佳,或者是年迈的长者,通常会使龙头和坐垫之间的高度落差不至于太大,如此一来骑乘者就能以比较轻松的姿势骑乘。人体核心肌群(如:腰、腹部和上半身)的肌耐力程度也影响了骑乘时的稳定度和舒适感,初学者在骑车之余也可以多加锻炼自己的核心肌群,会让自己骑得更轻松省力。
     


    合适车架提供骑乘者更舒适的骑乘感
     

    坐垫的调整

    事实上,公路车的坐垫是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原本公路车的设计考量上,为了减少车身重量,故牺牲了坐垫的尺寸及材质,以轻薄短小为设计概念,试乘时就应注意是否舒适。女性的骨盆较男性宽,故女性使用的坐垫会比较大一些;男性因生理构造的关系,避免长途骑乘时压迫到生殖器,应当考量选购合适的车裤。 车裤内有缝制护裆的软垫,可以有效舒缓骑乘时的不适感。若预算不足,也可挑选较经济实惠的坐垫套来使用。
     

      

    公路车的坐垫为追求轻量化而舍弃舒适感(左)与登山车坐垫相比可看出明显差异(右)


    也可以考量使用坐垫套的方式但外观喜好因人而异


    在调整坐垫高度时,骑乘者的脚应该在自然伸直的状况下刚好能够踩住踏板。在踩踏前进的时候,踏板到最低点时会让膝盖有些微的弯曲,这样也能保持骑乘者的坐姿稳定,不会因为踩踏时造成身体摇晃。
     


    坐垫角度尽量保持水平坐垫位置对骑乘者姿势影响相当大
     

      
    车裤可以有效遏止胯下摩擦的痛苦是骑车必备法宝之一(左) 内有软垫可以舒缓久坐的不适(右)
     

    坐垫角度也十分重要,基本上都会将坐垫调至水平的角度。初学者在首次接触公路车时,通常因为还不熟悉车辆,容易会产生姿势不良的问题。建议初学者在上路前可以先请教店家或车友,调整自己的姿势。 首次骑乘约两百公里之后,再去车店请专业的技师做动态fitting的测量。如此一来,更确立姿势的正确与车辆调整,训练的成果会是事半功倍的。

     把手

    一般来说,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公路车把手时,将把手顶住肩膀,把手的两端应位于上臂与肩膀连接处的手臂中央。一般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缘42至45公分。为竞速比赛做选择时也可以稍微再增加一些宽度,如此可以增加冲刺或上坡时的力量,但一般大众建议选择以肩同宽的尺寸为主。

     

      

    角度不当容易造成手腕伤害(左)把手角度调整时以手腕感觉最舒适的角度为主(右)


    变速与齿比

    在选择公路车时,入门者可能会陷入变速的迷思。其实在传动方面,需要注意的不应该是拥有多少段的变速功能,而是齿比

    一般来说,初学者在大齿盘会建议使用52/39的齿比,后齿轮使用11/28。这除了是普遍使用的齿比外,也适合运用在竞速上。齿比的选择取决于个人在骑乘时的需求而设置,不同厂商生产的标准齿比也不同如Shimano在后齿轮为12/30、SRAM为11/32等等。在骑乘时可与店家讨论骑乘的习惯,如喜欢攻占爬坡或者平路冲刺,依骑乘习惯来调整齿比才是最省力的方式。



    煞车     

    目前大部分公路车在制动零件选择上以双轴夹器为主。双轴夹器的左右煞车行程和力道会较单轴来的平均且有力。初学者在上路前,必须详加检查前后煞车块磨耗的程度。尤其注意在旅程中经过长下坡路段或者湿滑的地面,避免不良的煞车力道造成失速等危险。
     


    双轴夹器较单轴稳定不易偏移


    上路前务必要检查煞车块的磨损程度


    轮组与轮胎

    轮组的挑选要注意其偏摆与跳动程度。当轮框在转动时,并不会呈现一个正圆形的状况。我们可以观察轮组转动时,其摆动和跳动的差距是否会过大。轮组的摆动与跳动程度越小,骑乘时就会越稳定;我们也可以依骑乘习惯来选择轮框的高低。若是喜欢攻略山头的玩家可以选用较轻的低框,喜欢骑乘平路就可以选择稳定度较高的高框,甚至比赛选手会使用板轮以求达到更快的速度。材质方面,铝合金材质的轮组有一定的耐用度之外,也较经济实惠。

     


    公路车以竞速为主故轮组制成才会又轻又细


    良好的外胎其外观不能有龟裂磨损异常突起结块等情况


    初学者在上路前除了观察煞车块的磨耗程度外,也必须注意轮胎的耗损情况。在专业的比赛中,选手会依不同的路况和天候来选择轮胎。但要具有好的抓地力,轮胎的胎纹就必须纹理分明,没有裂痕和异常的突起

    安全考量

    台湾的交通法规有规定,自行车必须前后都装上反光配件。很多车友会选择装置车灯,车灯除了夜间照明的功能之外,也可以提醒往来的车辆,是极其重要的配件。 对骑乘者来说,身体与车辆接触的地方都应该要有衣物的保护,避免在骑乘时受到伤害。除了车裤外,也建议初学者可以在骑乘时佩戴手套。避免长时间骑乘造成手掌摩擦外,手套内也有缝制软垫,可以舒缓握持把手的不适。

      
    建议初学者使用内藏软垫的手套(左)进阶选手使用的手套较讲求舒适性但缺乏保护(右)


    卡鞋与卡踏可以稳定脚掌位置,给予脚踝与脚掌支撑性,矫正不良的骑乘姿势与产生更有效率的踩踏功率。但较不建议初学者在尚未熟悉车辆以前就使用卡鞋与卡踏,除了可能在骑乘时产生心理恐惧之外,初学者在突发状况时无法及时反应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毕竟,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路。

    相关文章

    发表新留言

    Showin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