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装备指南
绕圈赛如何选择齿盘、轮组
相信上週刚举办完毕的绕圈赛还让所有车手意犹未尽,选手阵容当中有经验老道的车手,也有刚进公路车世界不久的车友,除了训练以外还有哪些准备可以让你的成绩更上一层楼呢?当然就是装备了!自行车装备百百种,该怎麽在平路居多的绕圈赛当中选择适合的装备,请这些赛场老鸟来说说吧!
FUJI-STEP车队小宇哥
FUJI-STEP车队的小宇哥说到,每场赛事的装备选择都会因为赛道而有所改变,公路赛的情况可能有爬坡、长爬坡,或者是全平路、丘陵地形,地点可能有逆风、侧风以及总距离等等问题,都是主要更换零件的主要依据。
齿比选择
大家都知道,公路车大盘标准盘是53/39,但是对于大多数车友来讲这个齿数算是非常的重,几乎是重度自行车车友或者是业馀选手才会使用的装备,而且台湾骑乘路线来看几乎是爬坡居多也最多人喜欢骑,所以反而是CT盘50/34较受欢迎,标准盘成为了选购配备,再更重一点56/42或者55/44也还是找得到,但你也必须要有相当腿力才行了。
冷缎齿盘
依照个人的实力以及这次绕圈赛的场地来看,全平路、单圈距离短,所以你会有非常多的机会重新加速,这时候腿力强的人就可能会选择标准盘来使用,以选手训练时的强度他可以掌握这样的齿数,所以都会使用偏重的齿比。接下来就是搭配飞轮的齿数,一般11速常见的有11t-23t、11t-25t、11t-26t、11t-28t、11t-32t、11t-36t等,飞轮齿数越少表示齿比越重,以全平路的比赛,像是这次的限时绕圈赛、铁人三项竞赛、全平路公路赛等等,很多选手都会选择使用11t-28t以下的飞轮,一方面是因应个人实力来安排,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到轻齿比的机会非常少。
影响齿比的关键
车种类型
因应一场比赛而更换车种,我想对于绝大部分车友都是不容易办到的,但还是可以提到的是目前自行车种主要分成爬坡型、空力型以及长途舒适型这三种方向,当然适用的地形也就有所不同,只是并不是说你拥有的空气力学车种就不能用来爬大山或者爬坡车款不能用来骑西滨,这只是相对优势的问题而已。
TAOKAS STRIKER Z
限时绕圈赛现场也是可以看到TAOKAS厂商展示出了当家一级爬坡车架,它轻量的条件、刚硬的特性造就它敏捷的整体性能,在单圈短距离加减速频繁的赛事当中也有发挥的空间。
延伸阅读:
再来看到比较属于空气力学车型的KOUTA,绕圈赛当中每位选手都有机会上前破风,尤其时团队绕圈或者团队计时,每位队友都会接续领骑破风,这时候空气力学效应就显得非常重要,不管是骑乘姿势或者是装备都会影响著领骑者。也因为全平路赛事或者高速、高强度的公路赛相对于爬坡赛来讲必须要克服更多的空气阻力,所以不同的车种类型还是具有讨论的空间。
昇阳车手郭修森
SPECIALIZED S-WORKS搭配高框板轮
高框轮组 破风利器
接著就是轮组的选择,轮组相对于车架也许很多车友都会准备两种以上的轮组可以替换,轮组粗略可以分成爬坡轮、高框轮、全地形综合轮这三种,爬坡轮主要诉求就是高刚性、轻量、低框的特性,所谓低框或者是高框主要原因在于轮组配重的问题,高低框很明显的会改变轮组中心以及框体的配重问题,距离花鼓轴心越远所产生的转动惯量比重相对越大,驱动力量也就要越大,以目前轮组技术确实也有相对应的改善技术,我们日后在来详细解说。
而高框轮主要的诉求就在于空气力学效应以及刚性,原因在于行进速度越快,空气阻力的影响就越明显,相对于爬坡的速度,全平路的均速几乎都是在35km/h以上,所以高框板轮带来的空气力学效果就越重要。
还是以这场限时绕圈赛为例,全平路没有起伏,所以小宇哥还是推荐使用框高30mm到60mm左右的轮组最适合。
2016 NOVATEC R5板轮
第一,30mm或是38mm框高我们一般会认为这是全地形轮组,也是市面上常见也最多人拥有的板轮高度,大部分车友不太可能完全只骑山路或者平路,所以综合型的轮组还是很受欢迎的,使用在这场赛事中也是很适合。
第二,对于腿力比较有信心的车友或者业馀选手来说,可能就会使用50mm到60mm左右框高的板轮,甚至这场赛事中也发现使用框高80mm的选手。首先就是平常训练或者习惯的问题,当选手已经可以在这个距离赛事轻鬆驾驭80mm板高的轮组时就会选择60mm以上的板轮,而它对于平路的表现确实会有帮助,但在多弯、单圈短距离的情况下,并不是大多数人都能够发挥到极致。
STEP C50板轮
这场限时绕圈赛,大多数选手使用的装备几乎都是以平路概念为主,高框轮组、空力车架,追求的是极速的表现,别于爬坡登山赛时的超轻量设定,很多自行车特性就是在天平的两端,想要绝对轻量就必须放弃刚性,中间的取捨就看品牌厂商们的智慧与自行车科技的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