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手如何用“超低温”辅助训
深入国体大SPDI实验室 探究车友必读的恢复概念
报导协力:运动能力诊断与训练调整研究中心(SPDI)
探究科学化训练的奥秘,不见得要去看国外的月亮!
这回,我们跟著白家铭来到他日常训练的国立体育大学,在运动能力诊断与训练调整研究中心(SPDI),拜访德国科隆大学运科博士张嘉泽老师,为我们带来深入浅出的讲解。
其实P编也很好奇,究竟顶尖的职业运动员都怎麽做?
低温恢复 让你练更多
老师说明,在职业运动员的高强度训练注一当中,会搭配超低温辅助恢复,也就是俗称的冷冻治疗(Cryotherapy)。当体表微血管接触到低温的环境,瞬间收缩向内挤压,帮助低温的血液回流心脏,提升输出的血液量。
注一:高强度训练,可以用血乳酸阈质4 mM/L作为参考指标。
随著体表回温,为微血管内的血液带来更多氧气,同时,带进肌肉细胞的氧气也更多,有助于驱动身体恢复的机制。不仅如此,就医疗层面来看,低温能抑制肌肉发炎的情况;除了自行车运动,同样的概念放诸所有高强度运动训练皆准。
其实,超低温的概念始于1985年,最早由日本于医疗用途所使用,而欧洲的竞技运动,在1995年后开始承袭这个概念,进而推广到一般健身房、运动中心等日常用途;不仅欧陆,包含大家熟悉的NBA、NFL等职业运动,都是冷冻治疗的爱用者,职业车手自然也不例外。
利用液态氮急速冷冻,舱内瞬间可达零下132度
虽说是乾冷,实地待上90秒的P、R二编还是冻得皮皮挫
低温设备 有替代方案
低温设备是各国国家训练中心的标准配备,除了SPDI的半罩式版本外,还有提供多人使用的低温舱。由于其高昂的价格,一般车友不易取得,冷(冰)水浴成为常见的替代方案。老师特别提醒车友们,在操作冷(冰)水浴时,水深应低于心脏,以浸泡选手的下半身为主。除了职业车手之外,一般车友在激烈的赛事过后,也能从正确的操作中获益。
以冷(冰)水浴来说,老师建议一般车友以每次20秒的频率进行,操作后起身擦乾,待回温2~3分钟后,微血管的血液回流,方能再次进入浴池中,反覆操作3次,就能有效延缓隔日的肌肉痠痛。反之,在高强度的训练或赛事后,如果还泡个温泉,或洗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反倒会增长发炎酵素的分泌,恢复的效果适得其反。
冷水浴在职业赛场场边也很常见
假如环境允许,泳池也是相当便利的替代方式
全身冷却 效果最好
老师提醒,虽然也有针对局部的冷却工具,但把血液重新分配的概念,还是以全身性的冷却效果最好。值得提醒的是,冰敷或冷水浴,应于运动间的“间歇期”即开始执行,比方自行车场地赛选手的训练空档,或棒球投手局跟局的休息时间,如赛后才开始抑制发炎酵素,已经为时已晚。
短时间、高效能的训练方式,是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的主流。职业选手的生活,几乎天天都是高强度训练,想要维持良好的训练成效,就要知道如何在缺氧的情况下,抑制生理机制,升级恢复的观念,打造练功的强大后盾,跟上科学化训练的脚步,是台湾选手必须认知的课题。
准确运用温度提升恢复,是职业运动员的训练速效药
来看看阿凯(前)队友Filippo Pozzato怎麽做
关于运动能力诊断与训练调整研究中心(SPDI):
由德国运动科学博士,张嘉泽老师主持的运动能力诊断与训练调整研究中心(SPDI),教学领域涵盖训练生理学、训练学、运动生物学、运动医学-训练负荷剂量病理性反应、儿童与青少年训练、运动能力诊断与训练调整,主要工作为协助运动教练进入科学化训练,提昇训练效果;建立运动训练资料库与训练调整应用;协助教练稳定与改善选手最佳成绩。
主持运动能力诊断与训练调整研究中心(SPDI)的张嘉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