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不再是自行车天堂
选择最自由的通勤方式真能与健康快乐的生活连结吗
译文原著:哈佛大学法学教授Noah Feldman
十年前,北京好似自行车天堂,
那时没有刻意营造的自行车道,
在那个时候,条条大路是属于两轮骑士们的;
十年前,想要在我的家乡波士顿骑车,
简直跟疯子没有两样。
骑着单车上路,很容易和其他用路人擦撞。
而在十年后的今天,情况似乎完全相反。上周我在北京租了一辆自行车,街上的路人侧目的眼神,透漏出我大概是哪根筋不对;骑着车在北京故宫附近的街区溜达的我,放眼望去,大多时候我是那儿唯一骑着自行车的民众。
是的,那里确实有为单车族设立的自行车道,但是车道上为电动车所占据,偶而,你会发现几个勇敢的外国骑士,也能找到几个年长的当地骑士,但是观察他们骑乘的表情,却透露不出一丝喜悦的信息。
同时,万里远外的波士顿,我的家乡,和许多美国城市一样,倒成了骑车的好去处。当然,假如你的心脏不够强,波士顿的交通还是刺激了点,但是一边骑,你会发现自行车骑士像是一群使者,传达着改变的希望,带给用路人一种新的信仰。
中国的运输革命,像是一则寓言,同时给大家留下一个开放的问题,试想:
「当开放的市场主宰环境,而环境无法承受,是否会有消化不良的现象?」
从好的方面看来,随着中国变得富裕,人民有能力享受物质生活,可能是前几代想都不敢想的奢侈;汽车出现了,车厢内的环境干爽、寒冬中还能带来温暖,是人类起源以来最棒的运输方式之一;想去哪里、走得更快更远,汽车解放了人们的选择,无疑是个人主义的实践。
然而,随着路上的汽车激增,导致污染问题恶化。比起困扰已久的霾害,大量的移动载具消化低品质油料后,排放出来的废气,直接冲击着北京的生活;在路上待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因为空污,我的喉咙开始感到灼热、像是抽了一包香烟一样,那一天,空气中的细悬浮微粒达百万分之135,而这个数据,还远不及北京于“全盛时期” 达到的600ppm。
因为空气品质低落,大家纷纷选择驾车,于是整个情况更加恶化。大量的民众开车通勤,不仅危害了空气,在路上更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钳制了整个交通,迫使北京当局祭出「限驾令」,限制驾驶人的用车频率,减缓交通堵塞的程度。
因为空污,人们无法忍受掩着口鼻骑车,开车又受到诸多限制,于是大批人潮挤进地铁站里头;我尝试搭了北京十线地铁中的两线,在尖峰时刻,地铁依然保持清洁、效率地运作着,当然,这也是我有生以来搭过最拥挤的一班地铁。
(c) pic.bbs.hexun.com
由于地铁无法设定载运人数的上限,我目睹几个急着上车的民众几乎是扑进车厢里,身为乘客之一的我,都能感受到冲击反弹的力量。
「这样不会有人受伤吗?我想。」
下车也是一场恶梦,没有人想要腾出位子,因为想要先下车再挤上车,是一件何其困难的事,北京地铁需要积极地扩张,但是不难想像,比起这样的搭乘品质,人们宁愿卡在玻璃与钢铁的车阵当中。
在大众的眼里,汽车对个人来说,还是最理想的交通方式。市场偏好汽车,更多的市场需要更多的汽车,运输市场的自由选择变成路上的灾难。
几乎每个北京人都拥有智能手机,而每个在北京的外国人,都下载了监测空气品质的APP,里头提供的两组数字,一项是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所提供,另一项是中国官方提供的数据,里头的资讯告诉你,今天外头的状况是适合暴露在空气当中,或是开车上班为宜,对生活在北京的居民来说,是不得不的方便。
限制运输市场也会改变人们选择的交通方式。随着波士顿的自行车道的设立,延缓了街上汽车的速度,这可让汽车驾驶人气得跳脚,因为当地政府割让了珍贵的路权,嘉惠少数的自行车骑士。
然而,这样的措施却是必要的。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消费活络,人们得以用最「自由」的方式选择生活,这个新兴市场还需要经过更多实验,衡量自由市场的管理方式,才能放心投注更多个人主义的元素。
找回北京的蓝天以及久违的单车族,相信北京当局能摸索出最佳解决之道。
(c) washingto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