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手部痠麻三部曲
从设定、骑姿与装备多管齐下
报导协力:麦克森单车
手部痠麻的问题,对刚加入自行车运动的你一定不陌生。
探究原因,自行车运动的手部伤害,又以手握把痲痹(handlebar palsy)与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最为常见;因抓握方式的不同,公路车车友常压迫到尺骨神经与正中神经,造成手部痲痹、无力、疼痛的情况;山地车车友则以虎口位置的疼痛居多,要改善这项常见的症头,我们可以从设定、骑姿与装备三方面来调整:
延伸阅读:认识自行车的手部伤害
第一步:初入门建议设定
麦克森单车店长李大纲建议,在定位适合自己的车架尺寸之馀,前叉预留的长度可以多一些,待身体的柔软度与肌耐力有所提升,再下修龙头的高度。除此之外,座管的高度也可以先下修1~2公分,保有骑乘当中的安全感。就单车的新鲜人而言,第一步是要让他们体会到骑车的乐趣,追求过度精准的设定,反而容易失去快乐的初衷。
职业车手的骑姿,有赖强壮的身体支撑,并非一蹴可几
再者,坐垫的角度务必调整至水平,让坐骨与坐垫接触的位置正确,避免车手因错误的坐姿滑动,造成双手与会阴部不必要的压力。同时,车手把的角度也建议成水平,更动设定或许能达到一时的舒适,但是压力实则转嫁到其他部位,不是我们建议的选项。
坐垫角度可利用水平仪校正
车手把的角度也需调整至水平
第二步:骑乘姿势的调整
手部的压迫可归咎初学者对核心肌群的运用不熟悉所致。要知道在骑车的当下,双手只是辅助,正确的骑姿仰赖胸腹部的核心肌群支持。倘若把上半身的重心放在车手把上,痠麻的情形自然在所难免。
其实,痠麻的症状无非也是身体的警讯,该是时候提醒自己,是不是整隻手臂直直地撑在车手把上头,没有善用核心的力量支撑?想在轮上踩得舒适,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
大纲说:出门在外挑战长距离,遇到手部痠麻的症状,不妨先活动腕部和手臂,做一些简单的轮上伸展,换个姿势或把位,可以达到暂时的缓解效果。
延伸阅读:重塑你对核心肌群的概念
上半身稳定地律动,是正确运用核心肌群的证明
第三步:利用装备来辅助
车手把
时下流行的小弯把,较容易使用到下把的位置,不过当抓握下把时,因角度较大的关係,手心会出现间隙,压力只在虎口和尺骨两侧支撑,不见得适合每一位车友。相较之下,人体工学把握起来比较「实」,假如真的有更换车手把的需求,后者会是大纲推荐的选择。把型没有好坏,选择标准把、小弯把、或人体工学把,端赖使用者的习惯而定。
手把带
手把带方面,无论是泡绵或硅胶材质,皆可选择较厚的品项,换取更好的吸震效果,带来骑乘当中的舒适性。还记得公路车古典赛,车手总是在坑坑疤疤的路面搏斗吗?其实,很多选手都会採用两层手把带,搭配其他古典赛的设定多管齐下,提升长距离的续航力。
手把带的材质,影响旅程当中的舒适性
挑战长距离,不妨搭配内裡有吸震衬垫的手套
龙头避震器
定位在一般休閒族群的龙头避震器,除了有一般增高器的效果,还多了一份避震的性能,填补公路车没有前叉避震器的空缺,对于休閒或年纪稍长的族群来说,最能感受龙头避震器对抗颠簸路面的优势,产品性能获得车友的正面评价,又以公路车族群使用的人数最多,骑「平把」的族群最为推荐。
可加装于公路、山地、小折等各式车款,达到增高与避震的效果
龙头避震器最受到公路车友们青睐
同场加映:「一把抓Gripfast」龙头避震器
设置于龙头的「一把抓Gripfast」龙头避震器,可以让震动在经过车架、前叉之后,提供更多缓冲,手部的压力也可以减到最低。在内部构造上,这款龙头避震器使用了类似悬吊系统的方式作动,能够吸收上下的震动,搭配多年研发的导引杆设计,让避震效果稳定,上下所产生的震动都可以轻易的吸收,解决你骑乘自行车所产生的震动痠麻不适。
超常科技今年将携手美、德两间组车厂,在2017年将推出整合龙头避震器的成车产品。
在近似石板路的路段,实地体验「一把抓Gripfast」龙头避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