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 知识 高地训练 强化你的无氧能力

    高地训练 强化你的无氧能力

    不是练得高 而是住得高

     

    报导协力:运动能力诊断与训练调整研究中心(SPDI)

     

    「热衷运动的你/你,一定听过高地训练吧?」

     

    高地训练最早的操作,是採取高住高练的方式,但因高山的地形起伏,专项训练成效不彰,而后逐渐演变为低住高练,以及目前主流趋势的高住低练(Living High and Training Low, HiLo)训练法。

     


    住得高、练得低,是目前高地训练的主流

     

     

    利用高海拔的环境,提高自身的新陈代谢,让睡眠的恢复与修补状态更好,回归平地,可以针对专项做充分的训练,是高地训练的基本概念。发展至今,已经有低氧舱的设施出现,由于价格相对平易近人,成为不少欧洲选手添购的辅助设备,甚至成为多日赛协助恢复的秘密武器。

     


    刺激恢复,
    低氧舱拥有便于携行的优势

     

     

    想要强化自己的无氧能力,作法比想像中的容易,只要在海拔3000公尺的高地待上2~3天,而后回到平地进行一周的高强度训练,如此反覆循环,即可达到显著的效果。老师说,选手们大致会以3个週期一个循环,效果最好;职业选手则应该长期反覆操作,对运动表现的助益会更明确。

     


    用高住低练的方式提升无氧能力,建议以三个週期为一个循环

     

     

    因为环境气压的关系,来到山区,红血球会自然增生3倍以上,这是许多运动员考量训练,选择定居高海拔的主因。放眼欧陆各国,又以瑞士的地理条件最适合选手,至于台湾,包括阿里山、合欢山等路线,都是车队的优先选项。但移地训练所费不赀,有时,车队会借助低氧面罩,让心肺缺氧产生的机制,达到训练的效果。

     

    不过,老师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口罩或训练用的低氧面罩,都会遇到二氧化碳排除的问题,选手操作时容易头晕、昏厥,有志训练的选手,还是推荐正规性的训练,效果最好。

     


    在台湾,不乏有选手短期移居阿里山、合欢山的例子

     

     

    「老师,那一般车友可以怎麽做呢?」刺激内皮细胞的微血管增生,达到近似重量训练的功效,“爬坡”就是老师推荐的选择,也是不少车友们日常练功的一部分,不过,频率必须要以每週3次(以上)为标准。假如没有这麽规律的训练,也不用觉得灰心,建立稳定的运动习惯、加速新陈代谢,是促进身体健康的不二法门。

     

    「选手已经很辛苦了,我们不能让他们更辛苦。」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改变生理机制,在没有任何伤害的情况下,让选手达到更上一层的能力,是科学家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接续介绍到的低温、低氧设备,也才从实验室裡头应运而生,也是选手在有限的时空背景,有机会突破极限的一臂之力。

     

    关于运动能力诊断与训练调整研究中心(SPDI):

     

    德国运动科学博士,张嘉泽老师主持的运动能力诊断与训练调整研究中心(SPDI)教学领域涵盖训练生理学、训练学、运动生物学、运动医学-训练负荷剂量病理性反应、儿童与青少年训练、运动能力诊断与训练调整,主要工作为协助运动教练进入科学化训练,提昇训练效果;建立运动训练资料库与训练调整应用;协助教练稳定与改善选手最佳成绩。

     


    主持
    运动能力诊断与训练调整研究中心(SPDI)的张嘉泽老师

    相关文章

    发表新留言

    Showing 0 comments